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城市农场的生意经(经济透视)

王敬华
2016年06月15日02:3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笔者定居柏林,离住所不远处有一块占地6000平方米的公主花园。这个花园曾是废弃了近半个世纪的广场,7年前有人从政府手中租下了这片荒地,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城市农场。如今,这里种植了400多种蔬菜和香草,还设有餐厅和咖啡吧。当地人可以在集市上买到产自公主花园的有机食物,餐厅的生意也不错。

  公主花园可谓是城市农耕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城市农场的一种形式。

  随着全球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人口数量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长,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也不断突出。在市区内从事现代农耕,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蔬果的需要,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探索和实践城市农场模式。在空间利用上,有的利用荒地、烂尾楼、废弃啤酒厂或防空洞等;在种植方式上,有屋顶种植、室内种植、墙体种植等。

  在荷兰海牙,一家名为德施尔德的城市农场将一栋空置的办公大楼房顶区域改造成绿色温室,面积有1200平方米,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城市农场之一。房顶下层还建了一个大型的鱼类养殖场,每周可为当地900户家庭、餐馆以及一所烹饪学校供应500条罗非鱼,每年供应50吨蔬菜。

  城市农场可谓是智慧农场,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浇灌”。较之于传统农耕,城市农场所要求的技术含量更高,如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技术等,同时还需要有综合利用城市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等。美国芝加哥的城市农场“在此务农”就建在一个三层的仓库里,采用作物和鱼在水中共生的方式,打造了一个营养循环系统。据测试,如果蔬菜采用无土栽培,在无需自然光的条件下,产量可以达到常规种植的3—5倍;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比大田漫灌节水70%以上……这些技术不仅能给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降低经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达到最优的综合效益也尤为关键。

  对于像新加坡、日本等国土面积有限的国家来说,发展城市农场也是一种实际需求,它们对垂直化利用空间和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也挥到了极致。新加坡“绿色天空”城市农场的种植设备最多可容纳32层绿色蔬菜,为了让植物得到充足的阳光,设备会像摩天轮一样不断转动。日本东京一家企业在办公室天花板上垂吊种植西红柿,在大堂种一片稻田代替装饰品,这一块田园风光既能让员工放松心情,还能一饱口福。

  目前,城市农场尚未形成完善的商业链和规模经济。不过,在钢筋水泥灌注的灰色城市中开辟出一片片绿色,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农耕的“田趣”、满足人们的现实生活之需,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在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撑下,辅之以现代的商业理念,城市农场的前景和“钱景”都是很诱人的。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15日 22 版)

(责编:曹昆、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