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独家专栏>>非洲记者看中国>>尼日利亚《太阳报》记者伊肯内·埃梅乌

处于美欧贸易风暴中心的中国

2016年06月12日08:1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讯 尼日利亚《太阳报》记者伊肯内·埃梅乌5月23日报道:美国频频将中美贸易问题推到聚光灯下的举动有其目的性。更甚的是,美国5月18日宣布将对中国钢铁施加关税和其他限制性措施。若要理解美国为何害怕中国的强劲表现,似乎要推翻所有现存经济体制,需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竞争及当今主导世界的国际力量有一定了解。过去三十年里,中美两大经济体间的贸易数据清楚显示了美国对中国心存芥蒂的原因。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表示,不应由中国书写国际贸易规则,这是美国的义务和责任。笔者对这句话感到十分困惑。虽然WTO将总部设在日内瓦,但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且牢牢受到美国掌控。因此美国(而非中国)一直在书写国际贸易规则。中国直到2001年才加入WTO,而美国确立的WTO相关规则早已在1995年生效。

1985年后,中美间的贸易平衡一直朝一个方向倾斜——中国保持贸易顺差,而美国则持续遭受逆差。两国政府换届及众多因素的改变都未扭转这一趋势。自1985年后,美国历经四任总统,但中美间的贸易平衡仍维持原样。更糟的是,相关机构预计,今年的情况更加悲观,尤其是三四月份。美国媒体对此的回应一如往常般激烈。

自从比尔·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后,中国经济及中美贸易便成为美国大选季的热门话题。最近,奥巴马经常发表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论述。美国的论调使外界形成一种印象,即中国拥有某种迷惑美国的魔法,致使中国一直从双边贸易中获利,而美国对此无动于衷。但若客观审视现实情况便会发现,中美贸易并不如美国所言“在各方面都对中国有益”。过去30年里中美贸易无疑使中国获利,2016年第一季度数据依然保持这一趋势。但这是中美经济关系的全貌吗?

美国大选进行之际,中国在贸易方面作弊、欺诈并向美国施压的陈词滥调又开始重演。最有希望的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言辞尤为激烈。他将其称之为掠夺,表示中国在贸易方面掠夺了美国。就连美国政客都认为这一用词过于荒谬,但考虑到特朗普此前使用更加糟糕的词汇形容过其他国家和个人,对中国的这一称呼反倒显得正常。奇怪的是,虽然美国一直抱怨中美贸易失衡现状,但却并未对此趋势做出任何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其提出的中美贸易数据的真实性。

美国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也是诱发当今问题的部分原因。当中国经济向世界开放之时,美国大肆利用投资吸引这个人口大国。她为获得新的廉价劳力而欢欣鼓舞,美国商品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在中国生产,并最终被运回美国。美国利用中国廉价劳力,有时甚至通过避税等管控成本的方式,满足了美国消费者对货物的需求,及美国经济对生产力的需求,维持了社会稳定,而美国从未公开表示过从中美贸易中得到的这一好处。中国确实从中受益,但美国难道空手而归了吗?互惠互利一直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基石。美国向外展示的仅是一小部分情况,而美国对中美贸易的态度为何从喜悦变为抱怨现在仍是个疑问。

笔者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攻击更多是因为后者的经济增长超出美国预料。美国大量投资中国,无形中助推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难道美国没有从投资中受益,她难道是出于慈善目的而投资中国吗?为何美国只向世界呈现中美贸易的一面之辞?世界看到的只是贸易数据,但两国经济联系难道仅限于贸易吗?当然不是。

除贸易数据外,人们应该看到美国从投资中国中所得的好处。美国为何对本国公民在中国拥有的投资及由此而来的资本升值避而不谈?美国为何不说出中美经济关系的全部真相,停止掩盖事实?在中国投资和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取得的收益算什么?中美贸易相关从业人员难道全是中国公民,没有美国公民?WTO规定国家之间的货运应遵守40:40:20配额原则,即两个贸易伙伴各自负责40%的货物装卸,另有20%留给第三方国家。难道中国过去三十年里一直违反这一规定,而强大如美国对此听之任之?美国将这些收益置于何地,何时向世界公开这些真相,并停止就中美贸易诋毁中国?

诚然,中国确实从中美贸易中受益,但美国也绝对没有遭受损失,否则早就从这种关系中抽身而出了。美国何时摒弃了资本主义的逐利性,过去30年里拱手将利益送给中国且没有停止迹象?定有某种不可告人的原因促使美国紧抓中国不放的同时抱怨其进行贸易欺诈。

最近,美国呼声最高的两位总统候选人一如往常的将中美贸易作为竞选砝码。同特朗普一样,希拉里·克林顿也开始利用攻击中国的论调赢取选民支持。而笔者在美国人卡拉贝尔(Zackary Karabell)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美国掩盖中美贸易真相的理由。卡拉贝尔在文章问道,“如果美国一直引用错误数据会怎样?”他的立场为我的观点带来支撑,即美国很可能故意引用这些数据,以激发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愤怒情绪。否则,骄傲自大的美国为何在美国人口普查局官网公开承认,自1985年以来中美贸易中美国每年都落后于中国,且1985年中美贸易逆差仅为600万美元,2007-2015年达到峰值?

卡拉贝尔进一步曝光与我的观点相符的细节:“这些数据的主要问题是:认为每件成品都在单一国家制造”。WTO设定的“原产地规则”指出,一件成品归于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如今,无论是T恤、波音梦幻客机,还是耐克鞋、苹果手机,几乎没有一件商品在一国制造完成。以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例,它们主要由位于中国南部的台湾企业富士康组装完成,然后运至加利福尼亚长滩港口,以进口产品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3名经济学家在2010年估计,苹果公司在美国每卖出一部手机,中美贸易逆差就增加200美元。到2013年,单苹果公司在美销量就使得中美贸易逆差每年增加60-80亿美元。但苹果手机是“中国制造”吗?至少5个国家的10余家企业为其供应零部件。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供应无线芯片;日本东芝生产触摸屏;美国博通公司生产蓝牙芯片,帮助手机实现与无线耳机或键盘的连接。“原产国”概念已不合时宜,影响了人们对事实的看法。

分析师们就苹果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美国的最终定价存在分歧,但他们对于苹果最大功臣是美国而非中国并无异议。苹果产品的设计和营销都在位于加州的库比蒂诺总部进行。苹果手机价值的最大来源并非实体硬件,而在于创新和提供创意、设计、专利、包装和营销服务的个人,这对其他数千类高科技产品同样适用。这些因素使得所谓“原产国”中国的贡献微不足道。亚开行估计,中国从每部苹果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获利仅有10美元,只是大规模生产扩大了这一利润。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受益方是美国。美国通过外包投资涌入中国。一定程度上讲,中国生产的产品都不在本土出售。除卡拉贝尔提到的大宗商品外,还有其他百余种类似产品,它们在位于中国的美国投资的工厂中生产,然后运至美国,其中包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购买的所有电视机。因为这些产品是以中国出口产品的身份抵达美国,故簿记员将其算作中国产品。但这仅是贸易数据,他们故意将美国通过投资中国获得的其他收益排除在外。

在美国大选进行之际,欧洲议会已确定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体的时间框架,这意味着其可就与中国的贸易实施制裁。然而这一意向的可执行度令人怀疑,因为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国家中不存在“欧盟”这一国家,而且奥巴马访问英德不久美方便高声反对与华贸易让人焦躁不安。

与笔者持相同看法的人会好奇,对华贸易是否是奥巴马上月与英德这两大欧盟经济体的讨论议题。在中德贸易对德国有利的情况下,德国立场是什么。虽然欧洲议会的决定源于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但其近乎不可行,因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是各个欧盟成员国,而非欧盟。每个国家对本国贸易和经济拥有自由意志,与中国联系也不例外。而且,欧盟只是在说空话,其能否找到替代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令人怀疑,特别是在更多欧盟企业投资中国并与中企建立合作关系之际。事实是,欧盟对抗中国的任何举动将带来双向影响。此外,美国也不太可能一夜之间撤离在中国的生产线,或者阻止中国产品抵达本土,因其还未找到替代市场。然而争吵应该给中国敲响警钟,要杜绝自己无缘无故地被攻击。

关于中国市场运行方式的辩论从未如此引人注意,这是西方舆论造势的结果。它们大肆炒作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数十年来抵制西方欺凌,不愿像非洲那样任凭西方国家指使。在欧美于20世纪70年代末捍卫市场经济之前,它们凭藉国家支持经济的手段建立起坚强后盾,并打造了充裕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很快,欧美便开始欺凌其他国家,包括经济模式不明确的国家也盲目遵从欧美意见,导致大型跨国企业将这些国家收入囊中。欧美设立的IMF、世行等机构便是执行者。

迄今为止,只有中国还在顽强抵抗。而中国已成世界大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美眼中“奇怪的经济体制”已成功加入其操纵的WTO。既然中国符合入世的经济条件,为何现在欧美要共谋反对中国?中国应继续保持经济体制的独特性,给其他深陷泥潭的国家提供除欧美之外的选项,及反抗经济霸权的决心。

(http://www.chinadaily.com.cn/world/2016-05/23/content_25431269.htm)

(责编:杨牧、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