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时事快报

“非洲经济史”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

2016年06月12日10:41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图为“非洲经济史”国际研讨会中外与会代表合影
图为“非洲经济史”国际研讨会中外与会代表合影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由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办的“非洲经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中国前非洲事务特使刘贵今大使、中国前驻卢旺达舒展大使特邀出席研讨会。来自南非、博茨瓦纳、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中国前非洲事务特使刘贵今大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弗兰克·杨曼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词,就当前中非关系发展对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战略需求、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特色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了介绍。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非洲经济史”主题,从非洲经济史研究动态、非洲经济史个案研究、非洲经济史与非洲经济、非洲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等视角展开讨论。南非开普敦大学安妮·梅格教授从南非工业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种族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路径与后种族隔离时代的转型尝试之间的关系;博茨瓦纳大学本加尼·贡博从非洲学者自身理论和实践出发,评价了非洲经济史未来的发展趋势;瑞典隆德大学埃里克·格林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南罗得西亚玉米农场的规模与效率;开普敦大学曼达·姆劳兹认为,流动劳工在南非非洲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舒运国教授指出,中国学者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偏重于近代经济史和非洲国家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偏重于非洲经济史的宏观研究。当前的研究属于基础阶段,主要是引进和介绍国际学术界研究成果,尤其是资料收集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还介绍了中国学者在非洲经济史领域的十个研究动态。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研究员认为,以林毅夫为代表的新结构经济学,为非洲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变迁提供了一个系统分析的框架。

与会代表还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的项目进展进行了汇报与讨论。湖南师范大学陈晓红教授从法属赤道非洲的土地制度和贸易出发,就非洲近代经济史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沐涛教授就20世纪 60—90 年代非洲经济史研究的主线进行了说明,对这一时期非洲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动力因素予以归纳总结;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智彪研究员梳理了非洲经济史当代卷研究主线,围绕非洲经济重大事件进行了分期与讨论。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李安山教授在研讨会闭幕式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非洲经济史研究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注重政治与经济的交互影响,在重点和难点问题处理方面进一步探索,辩证看待非洲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影响。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以舒运国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的进展,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南)

(责编: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