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中国

![]() |
丁丁和“搭档”小狗米卢。 |
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个超级英雄的名字,例如来自氪星的超人、英勇无畏的黑猫警长等。这些存在于漫画和电影中的奇侠勇士陪伴我们成长。创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塑造出的这些英雄形象,令童年更加丰富多彩。今天,重提一位贯穿几代人童年的超级英雄,回望他的世界,以及童年点滴。
1929年,孩子们迎来了一位新伙伴——比利时漫画家乔治·雷米,他以埃尔热为笔名,开始在比利时一份法语报纸上连载《丁丁历险记》。书中主人公记者丁丁发色金黄,头发上翘,身边总跟着他的“搭档”:一只白色猎狐梗小狗。1943年,比利时出版公司卡斯特曼接过了《丁丁历险记》的出版权。1950年,埃尔热创办了个人漫画工作室,专心于《丁丁历险记》的创作,同时以二十四格的漫画标准重制了先前出版的内容。从丁丁诞生到1983年埃尔热去世的50多年间,丁丁和他的爱犬米卢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化解了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危机,也逐渐成为了全世界孩子们的朋友。如今丁丁的故事已经被翻译成58种文字,在全球的销量达到了2亿册。
与适合成年人阅读的漫画不同,为孩子们创作的漫画作品大多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取胜,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多让位于人物形象的展现。《丁丁历险记》则最大限度地兼顾到两者的平衡,使得这部漫画作品得到各年龄段读者的认同而长盛不衰。对于读者而言,记者丁丁在各个故事中始终担纲超级英雄的角色,无时无刻不充满“正能量”。
然而,即使主人公丁丁再神通广大也很难在半个多世纪中都对读者具有如此持久的魅力,作者埃尔热深知这一点,十分高明地用其他角色设置平衡着人物之间的关系:聪颖却懒惰的小狗米卢、出现及时却总是束手无策的警察兄弟杜邦和杜庞、外表骁勇却内心懦弱的阿道克船长、糊涂与智慧集于一身的向日葵教授、大反派拉普洛斯等,这些形象鲜明、喜剧元素充足的人物保证了《丁丁历险记》具有足够趣味性,也为剧情发展铺垫诸多可能性。
从漫画中不难看出,长达56年的创作周期中,丁丁系列的故事风格也逐渐发生着很大变化。在早期作品中,读者不难发现不少与现代主流价值观相左的片段,例如《丁丁在刚果》中,丁丁残杀野生猴子的片段就饱受诟病;《丁丁在美洲》里面中国人以凶恶打手的形象出现,也足见当时欧洲社会对中国人的偏见与歧视。随着年代的不断发展,丁丁的历险也逐渐步入现代社会:螺旋桨飞机被喷气式客机代替、丁丁与伙伴们共同登上了月球、彩电代替了收音机,现代城市情景出现率也越来越高。
在上世纪80年代,《丁丁历险记》是中国书店中常见的几本外国漫画书之一。无论是丁丁,还是作者埃尔热对中国读者而言都很熟悉。丁丁系列中最有中国观众缘的当属《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这两部作品均讲述了丁丁在中国的冒险故事。《蓝莲花》的故事紧接前集《法老的雪茄》发生,在漫画中,丁丁来到上海,破解了重重危机,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恶行径。翻看这本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漫画书,读者一定会被书中所记录下的上海街头详实景色所震惊:从建筑风格、路人服饰到墙上的标语都非常真实。这要归功于埃尔热的好友,当时在比利时留学的中国画家张充仁。对于当时大多数欧洲人而言,中国遥远而陌生。埃尔热与当时许多欧洲学者、艺术家一样,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决定创作“丁丁在中国”的历险故事。
1934年,在欧洲留学的张充仁认识了漫画家埃尔热。创作《蓝莲花》期间,埃尔热得到了张充仁的热心帮助,从而使这部本以想象为主的《蓝莲花》成为了整个系列中写实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埃尔热将他与张充仁的友谊也融入画里。《蓝莲花》中勇敢中国小伙“张”的原型即是张充仁,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丁丁在西藏》中,“张仲仁”成为故事主角,为了找到在飞机失事中失踪的“张仲仁”,丁丁、米卢与阿道克船长来到西藏,在茫茫雪山中寻找这位中国朋友。
今年,记者丁丁已经87岁了。如果他的“父亲”埃尔热还活着,也已是109岁高龄。漫长岁月中,一代又一代孩子跟随丁丁环球冒险,跟随丁丁侦破疑案,跟随丁丁实现成为超级英雄的梦想。未来,丁丁还会继续陪伴一代代孩子成长,成为他们珍视的童年记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5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