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我把心留在了中国”

——记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预选赛

本报驻德国记者 冯雪珺
2016年05月23日03: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纽伦堡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报记者 冯雪珺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小伙子,你的牙真好看。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您的呢?”

  “真的吗?我的牙是假的。”

  “真的假的?”

  “真的是假的!”

  来自法兰克福大学的费立志曾在汉莎航空公司担任过“空少”。舞台前,他身着“空少”制服,表演起机舱内与中国大妈在“万米高空”上的一段有趣对白,绘声绘色,惹得现场笑声不断。中文里“真真假假”的玄妙意境,瞬间展现无遗。

  5月21日,在德国南部的海德堡市,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预选赛举行。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汉堡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中文系学生积极参赛,最终16名选手共聚一堂,围绕主题“梦想点亮未来”,抒发自己与中文、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我梦想成为外交官,为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发展尽绵薄之力。”慕尼黑大学的丁娜表示。海德堡大学的金米将德国经典民谣《罗蕾莱》翻译为颇具中国古风的诗歌《朋友》,立志将来可以将更多德国原汁原味的诗歌民谣翻译出中国诗经的韵味。“有志者事竟成”,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的王芷荷熟记中国古文,明白成就梦想“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在她看来,“我的中国梦是体验舌尖上的中国,我的中国梦是从事与中德相关的经贸工作,我的中国梦是体验老北京的胡同儿……”

  比赛除了演讲,还有知识问答和才艺展示环节。“哪座城市是中国十三朝古都?”“中国四大名著有哪些?”这些需要熟识中国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才能回答的问题,选手们毫无压力。在才艺展示方面,大家也拿出了看家本领。单口相声、“小苹果”热舞、二十四式太极拳、吉他弹唱,甚至还有融入了诙谐元素的中国传统杂耍……在现场阵阵笑声与掌声中,人们忘却了竞赛的紧张气氛,更像在欢度中文的节日。

  最终,费立志、来自茨维考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的叶赫勉和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维若云获得7月前往中国参加复赛的“入场券”。从13岁开始学习中文的叶赫勉,是参加过两次“汉语桥”中学生比赛的“老人儿”。叶赫勉对本报记者表示,最初决定学习中文是出于直觉,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觉得有趣,并一直坚持了下来。“希望将来能为中德关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董琦对本报记者表示,“汉语桥”比赛是快乐的比赛,让选手们能更多地体会到学习中文的乐趣。“与10年前不同,如今大部分选手都有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经历,他们对中国与时俱进的了解,唱中国歌时地道的韵味,都让人感慨。”海德堡孔子学院德方院长丁蕾曾是上一届“汉语桥”比赛总决赛的外方评委。回忆起当时的决赛场面,丁蕾说:“那一刻我理解了‘汉语桥’的含义。这个比赛真的像一座座桥梁,通过大家对中文的热爱,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联系在一起。”

  中文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也许正如一名选手演讲时所说:“德国大文豪歌德说,‘我把心留在了海德堡’。而我,把心留在了中国。”

  (本报德国海德堡5月2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3日 21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