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血腥一周”激生“伊拉克之问”

中东舆论:“美军两个星期就赶走了萨达姆,为何两年都打不掉恐怖势力?”

本报驻埃及记者 刘水明 韩晓明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朋辉
2016年05月15日02: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5月11日,在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巴格达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遇难者亲友在葬礼上悲痛万分。
  新华社发

  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伊战后非但没有成功实现转型,反而成了中东局势最动荡的国家之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近日在巴格达等地再掀袭击高潮,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血腥之最”震惊国际社会

  伊拉克警方5月13日说,首都巴格达北部城镇拜莱德当天凌晨遭遇袭击,造成至少16人死亡,近30人受伤。近一周以来,巴格达及附近城镇恐怖袭击频发,造成大量无辜平民和伊拉克武装人员丧生,沙特《生活报》将之称为“血腥的一周”。

  伊拉克官方称,13日,3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改扮成什叶派民兵模样,驾车来到巴格达北部80千米外的什叶派小镇拜莱德,开枪向咖啡店射击。当安全部队人员赶至现场调查时,两名武装分子引爆身上的爆炸装置,当场炸死6人。“伊斯兰国”随后发表声明称,袭击是对什叶派民兵同伊拉克政府军一同作战夺回“伊斯兰国”占领土地的报复。当天,巴格达还发生了另外3起恐怖袭击事件,目前尚无个人或组织宣称对这些事件负责。

  11日,巴格达东部萨德尔城一处人流密集的集市接连发生3起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96人死亡、171人受伤,绝大多数死伤者为平民。这是今年以来伊拉克境内伤亡最惨烈的爆炸事件,11日这一天也被媒体称为“今年以来巴格达最血腥的一天”。萨德尔城是什叶派聚居区,也是巴格达市高危地区。“伊斯兰国”宣称其武装分子实施了此次袭击,其目标是集市内的什叶派民兵。

  “伊斯兰国”的恐怖行径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强烈谴责。安理会12日发表声明强调,必须将恐怖袭击制造者绳之以法。声明说,安理会谴责“伊斯兰国”对伊拉克发动的一切企图破坏国家和地区稳定的袭击,重申致力于伊拉克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及安全。安理会欢迎伊拉克政府及伙伴反击“伊斯兰国”、恢复稳定的努力。

  目前,“伊斯兰国”仍控制着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领土,并在多个省份与伊拉克政府军激烈交战。伊拉克政府军3月末宣布开始发动收复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的战役,对此,“伊斯兰国”采取了更加疯狂的报复行动。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统计,今年4月伊拉克境内发生的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造成至少741人死亡、1374人受伤。

  安全恶化加剧政治危机

  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的同时,政治危机也在持续。本月初,伊拉克政府和议会都陷入瘫痪,政治改革进程面临夭折。联合国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库比什呼吁伊拉克议会尽早恢复工作,同时任命新政府,以便进行“真正的改革”。伊拉克当局目前无力控制国内局面,又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这样的双重困境使得未来该国的安全局势更加令人担忧。而伊拉克安全部队一方面要应对恐怖袭击,一方面又要应对民众示威,使这支战斗力备受质疑的队伍更难以完成清剿恐怖分子的重任。

  伊拉克政府在频发的恐怖袭击面前束手无策,遭到各界抨击。12日,大批伊拉克民众走上巴格达街头游行抗议。他们手持伊拉克国旗和标语,指责政府无力保护民众,并要求内政部长引咎辞职。

  什叶派宗教领袖、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13日对政府负责人不倾听民众呼声、对宗教人士要求改善国家现状的忠告充耳不闻表示愤怒。他通过其代表在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发表“主麻日”宣讲说:“政客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归理智,摈弃政治纷争和只顾自身利益的做法,就制止国家管理滑坡达成共识?”据悉,这是一年多来拒绝会见任何“政治人物”的西斯塔尼首次就政局表态,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伊拉克漏洞百出的安保状况使得恐怖活动更易得手。”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哈尼·贾迈勒对本报记者表示,“本周内‘伊斯兰国’制造的几起爆炸事件中,武装分子原则上都需经过安检点检查才能到达目标地。”伊拉克警方也承认,武装分子在发动袭击前曾穿越数个警方检查站而未受阻拦。

  日益恶化的伊拉克安全局势,使得该国人道主义危机更趋严重。库比什日前向安理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伊拉克国内的现状与伊拉克军队持续的军事行动,该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不断加剧。目前,伊拉克是世界上人道主义危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约有1/3的伊拉克人急需人道主义援助;未来数月之内,还将会有200万伊拉克人流离失所。

  “伊拉克乱局变得越发难以收拾,”哈尼·贾迈勒说,“对于伊拉克人来说,那里的情况更像是一场灾难。”

  恐怖势力反弹谁之过

  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近期的频频反扑之所以得手,原因在于其“战术”发生了转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接连发生的爆炸事件表明“伊斯兰国”在战场上受挫后正进行战术转移:依靠地雷、狙击手和自杀式爆炸进行恐怖活动,以避免与伊拉克政府军直接冲突。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伊拉克问题专家曼苏尔表示,战场上的挫败迫使“伊斯兰国”更多采取如绑架、恐怖袭击等模式负隅顽抗。这意味着,除非伊拉克当局采取更为严厉的安保措施,否则“伊斯兰国”的行动将更难防范。

  “美军两个星期就赶走了萨达姆,为何两年都打不掉恐怖势力?谁是‘伊斯兰国’的帮凶?”埃及《华夫脱报》提出这样的疑问。

  最新一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如今“伊斯兰国”寻求在伊拉克的战事中使用更多无人机,都归因于美国政府反恐策略的失误。

  美国外交评论员柯克·索厄尔认为,在美国军方发布的消息稿中,一般都是例行介绍美军领导的盟军取得的“新进展”,但伊拉克反恐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雷·塔基认为,现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出现要求美国放弃过多国际承诺、不再充当世界警察的“孤立主义”情绪,打破了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对外交政策的共识,也显示了美国精英阶层与公众之间对美国外交政策认知的差异。

  中东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局势发展到今天,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伊拉克境内恐怖主义势力一再反弹,与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和反恐战略收缩存在因果关系,特别是美国援助伊拉克这样的中东转型国家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反恐更趋功利化和采取多重标准,都是这些国家经济与民生问题难以改观、宗教与世俗势力严重对抗、战争后遗症无法根治、恐怖主义猖獗的根源之一。

  (本报开罗、华盛顿5月1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5日 03 版)
(责编:王政淇、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