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通讯:跨越太平洋的温暖接力

2016年04月22日15:00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通讯:跨越太平洋的温暖接力

120个小时,1.6万公里。虽然远隔太平洋,通过一个个人、一双双手的爱心接力,中国与厄瓜多尔心手相连。

厄瓜多尔7.8级强震发生5天来,来自中国国内的众多专业救援组织、慈善机构和当地华侨华人团体心系灾区,通过不懈努力,在大洋彼岸的高原国家厄瓜多尔携手搭建起一张直通震区的救灾网络。

“截至当地时间20日19时,此次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达570人,失踪155人,受伤7015人;建筑倒塌1125栋,受损829栋,281所学校受损。已安置24442人。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和哥白尼两个卫星项目正在对灾区倒损建筑进行扫描定位,目前已在9个城镇辨别倒损建筑950栋,卫星评估工作仍将推进,”厄瓜多尔地震卓明救灾简报第5期(21日)中,这样的信息比比皆是。

“我们在救灾简报中突出实用信息,并和抵达厄瓜多尔的中国救援队伍保持密切沟通,帮助救援人员提高效率,”组织协调过40多次地震、洪水等灾害救援工作的郝南说。

自地震发生起,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连续几天都是只睡3个多小时,协调数百名志愿者整合、挑选、分析海量信息,每天发布救灾简报。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在玉树地震中组建,是以专业处理地震救援信息为工作内容的民间志愿组织,在此次厄地震中提供了大量信息,背后聚集着上百人的志愿者团队。

“厄瓜多尔地震以来,我们的信息共享群短短几天内加入了300多名新的志愿者,其中很多是西语人才。他们不计回报,源源不断地把厄瓜多尔政府、媒体的最新消息翻译成中文供我们汇总,”郝南说,“上万公里的距离并不能阻挡我们对厄瓜多尔灾情的关注。”

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在震后第一时间联系厄当地华侨华人团体,建立国际应急救灾行动通道,为中慈联会员机构和国内其他公益组织参与救灾提供灾情信息和其他服务。

“中慈联同在厄华侨华人团体建立微信群协作救灾,就救灾工作、救援进展、物资需求等问题随时沟通,”中慈联救灾委筹备办公室主任张炳钩21日对新华社记者说。

张炳钩介绍说,为协调救灾各方、高效解决问题,建立了厄瓜多尔华侨华人临时联合救灾协调平台,协调和汇总厄瓜多尔各地侨界救灾工作。

20日下午3时,中国民间救援力量中慈联救灾委、中扶救援队、公羊救援队和明珠救援队飞抵基多,通过厄瓜多尔华侨华人联合会和中工国际协调,乘专机当晚到达震区波托维耶霍,21日赴佩德纳莱斯进行救援。

厄瓜多尔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徐涛说:“17日一早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安排救援,基多华侨华人捐赠的热情很高。我们在华人超市设置捐赠点,24小时接受大家的捐助。截至21日晚,联合会共组织3批次救灾物资装车运往震区,给当地人民送去饮用水、食品、毛毯、药品、医疗器械等价值5万美元的急需物资。”

厄瓜多尔中国浙江商会会长楼伟明告诉记者,震后商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了解灾情,在瓜亚基尔组织人员检查会员的住家、店铺是否有损失。18日商会组织捐款活动,已陆续筹集到4万美元。商会将与厄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把这些资金用于现阶段救灾和防治人道主义灾难中。此外,19日商会还向厄总统府捐赠1万美元救灾款,21日为救灾委提供了4名西语翻译协助工作。

厄瓜多尔福建同乡会会长陈吓弟21日上午接到同胞受伤住院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瓜亚基尔医院看望。据了解,一名福建籍侨胞在16日的地震中受重伤,目前经过医治病情稳定。

克维多中华慈善会会长伍棣湘告诉记者:“17日我就购置了一批保质期长的食品交付给当地政府统一派送到波托维耶霍灾区。18日,我们发动华侨(华人)捐款,众侨胞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1天之内,捐款金额超过1万美元,目前捐款还在继续。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有几位国内朋友得知我们慈善会的筹款活动后,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把捐款打给了我们。20日,我们购买了2万瓶饮用水、3000多盒鱼罐头、1万包饼干和2000包方便面,当天交付给当地红十字会和军队联合组建的赈灾部门,运往哈马、卡诺阿等地区。目前我们正在根据灾区的具体需求购置第3批物资。”

此外,厄瓜多尔中华总会、中山同乡会和赤溪同乡会也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三会赈灾协调小组,积极筹款并筹集赈灾物资。

温暖接力,团结协作。郝南建议,国内的专业救援团队一定要和厄瓜多尔当地华侨华人和中国企业充分合作。“当地华侨华人救灾意愿积极、资源丰富、信息灵通,但缺乏救灾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我们的救援队要把自身专业优势经验和当地资源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效率,扩大救助范围。同时要注意和当地政府、民众、社会组织以及国际机构做好沟通合作。”(参与记者:裴剑容、毛鹏飞)

(责编:李警锐、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