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恐袭与反恐 为何总是陷入死循环

巴基斯坦遭遇“黑色星期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的一个公园27日晚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截至28日晚,这次袭击已造成包括29名儿童在内的至少70人死亡、大约340人受伤。这也是巴基斯坦2014年12月以来死伤最惨重的袭击。目前无中国人伤亡消息。巴基斯坦塔利班分支“自由者大会”宣称实施这次袭击的同时,声称将发动更多针对学校、政府和军方的袭击。
与布鲁塞尔恐袭联动?
就在上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连环恐怖袭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负责。两起袭击相距不到一周时间,巴塔早先也传出向IS示好,公园血案与布鲁塞尔恐袭是否有联动关系?背后也有IS的影子吗?
反恐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从目前迹象看,布鲁塞尔恐袭与这次巴基斯坦恐袭并无直接呼应关系。从巴塔制造的一系列袭击事件来看,通过恐袭方式打击政府、制造社会恐慌是其一贯手段。而且,巴塔的目标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化因素在巴塔的袭击中也占据很大成分。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巴塔分支在宣称负责时,也表示这次袭击目标是基督教徒。
南亚问题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赵干城也持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对巴塔聚集的西北边境及山区加大清剿力度,这导致巴塔的报复力度在加强。在拉合尔公园血案之前,巴塔1月份袭击了西北部一所大学,造成至少21人死亡。而这次袭击在地点选择上从西北边缘地区向权力财富集聚地转移。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事发地拉合尔是巴基斯坦最大和最富有的省份旁遮普省的首府,而旁遮普省也是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权力基地,挑衅意味十分强烈。
不过,李伟表示,表面看来巴塔是在报复政府的清剿行动,但其背后有深层的政治意图,就是借助恐怖袭击迫使政府从世俗化向宗教化转向,建立其心目中的政教合一国家。
巴塔与IS有染吗?
至于巴塔与IS的关系,从目前获得的信息看似乎有点扑朔迷离。
早在2014年,一些原从属于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小型武装团体宣布效忠IS及其头目巴格达迪,还打算向叙利亚和伊拉克派兵增援。但是,2015年,巴塔又向阿富汗塔利班头目奥马尔表示效忠。
与此同时,IS也积极谋求向南亚扩张势力,把手伸向巴基斯坦。一些“伊斯兰国”成员已经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街头散播宣传册。
李伟认为,尽管巴塔曾表示效忠IS,也不排除其部分武装人员受IS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极端武装势力的整体,暂无迹象显示巴塔与“伊斯兰国”已正式联手或结盟。
此前,巴基斯坦政府也表示,尚无证据证明IS势力已经出现在巴基斯坦境内。IS迄今也没有正式接受巴塔部分武装的效忠,也没有宣称制造巴国内的相关袭击事件。
为何陷入死循环?
谢里夫2013年上台后,曾试图通过和谈来换安全。2014年上半年,在巴政府与塔利班和谈期间,暴恐活动确实有所退潮,双方甚至还实现短期停火。但好景不长,谈判逐渐陷入僵局,当年6月发生的卡拉奇机场袭击事件让和谈彻底破裂。同月,政府对巴塔发起代号为“利剑行动”的全面清剿。
然而,巴塔的恐怖火焰并未就此熄灭。2014年年底,巴塔制造了巴基斯坦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起恐袭——巴西北部白沙瓦一所军人子弟学校遭袭,至少130人丧生、120人受伤。
事后,谢里夫政府以对恐怖分子“零容忍”的强硬姿态出台了一系列反恐组合拳。但去年9月18日,就在巴军方夸耀持续15个月的“利剑行动”取得成功之际,巴塔又一次显示它的存在和能量——突袭巴基斯坦白沙瓦伯德埃波空军基地,导致26名军人和至少4名平民丧生。
为什么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总是陷入“恐袭—清剿—再恐袭—再清剿”的死循环?
“由于国内国外因素交织,巴基斯坦安全局势非常复杂,反恐形势也不容乐观。”赵干城说。一方面,巴国内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政治极端势力短期内很难根除。巴基斯坦政府又支持美国反恐,而巴塔强烈反美,如果政府把军事行动定性为反恐,那么巴安全部队就是在为美国而战,这会激起巴塔更猛烈的报复。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塔利班既与阿富汗塔利班有合作关系,又与“基地”颇多瓜葛。“基地”可能为巴塔提供资金、武器援助,甚至企图夺取巴塔内部的控制权。因此,巴基斯坦政府在安保维稳中被多重阻力缚住手脚。
李伟指出,巴塔的松散结构和内部分化增加了政府打击和谈判的难度。而且巴塔内部也存在严重的权力斗争和派系冲突,以和政府谈判为例,有的是“主和派”,希望与政府进行谈判; 但有的是“主战派”,要对抗到底,因此和谈也很难推进。(廖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