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镜鉴】原来捷克与中国还有这样的情缘

2016年03月24日16:06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镜鉴的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8日至30日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具有历史性意义——这将是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捷克,也将是习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中东欧国家。镜鉴(微信号:jingjianpd)为您带来捷克三个家庭的故事,他们不仅自己从事捷中合作交流,而且家人也与中国有着美好交集,印证了中捷友谊与合作的历史与传承。

给父亲的生日礼物是往返中国的机票

捷克总理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

▌人民日报赴捷克特派记者 管克江

索博特卡总理一向低调,不透露家庭隐私。但在习主席来访的重要时刻,镜鉴(微信号:jingjianpd)获得了一条“独家”:索博特卡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也有着家庭渊源。他的父亲罗斯季斯拉夫·索博特卡(下文:老索博特卡)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作为技术专家在北京昌平沥青厂工作过。2015年老爷子70周岁之际,索博特卡给父亲的生日礼物是往返中国的机票,让他故地重游、会见老朋友。据陪同老索博特卡访华的翻译介绍,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中国,通过网上地图查看工厂的变化。为了这次访问,他做了极其详尽的计划。

罗斯季斯拉夫·索博特卡(右三)与老工友们20多年后重聚首。 昌平沥青厂提供

到了中国,他们带着烟、巧克力和糖在下班之前到了工厂。还没到厂房,老索博特卡就记起了道路。沥青厂当年的工友大多还在。老朋友见面,气氛格外热烈。大家还能叫出彼此的名字甚至中国工友给老索博特卡起的友好的绰号。晚上,大家一起到食堂用餐。结果老索博特卡一下子还认出了食堂的厨师。返回宾馆的路上,老爷子对自己的成功“省亲”非常满意,得意洋洋地说:“你看,我还记得原来的地方,还能叫出老工友名字吧?”

据了解,去年年底索博特卡总理率团访问中国之际,他的父亲还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参谋日程呢。除了父亲的关系,索博特卡的夫人也是个中医爱好者。

老索博特卡与老朋友们一起翻看老照片。 昌平沥青厂提供

自从2014年1月就任捷克政府总理后,索博特卡强调,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是捷克现任政府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因为这符合捷克的国家利益。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短短两年时间,捷克与中国的关系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双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捷克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捷克几乎所有州市都与中国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南航空开通北京与布拉格的直航,到捷克的中国游客年增30%以上;中医走进捷克,“欢乐春节”庙会等文化活动深得捷克民众青睐。两国关系进入建交以来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新时期。

爷爷奶奶的中文名字是郭沫若起的

翻译兹德涅克·赫尔德利奇卡(中文名何志达)

▌人民日报赴捷克特派记者 管克江

何志达一家四代都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爷爷何德理与奶奶何德佳都是著名汉学家,他们的中文名字就是郭沫若起的。1949年4月,郭沫若率领新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两人都参与了接待工作。1950年,何德理出任捷克驻华使馆首任文化参赞。夫妇两人在华期间精心选购了几百册书籍,这些图书后来成为捷克科学院“鲁迅图书馆”的最早藏书。在驻华期间,何德理的大儿子出生,他给儿子起的中文名叫“何华生”。齐白石为此还向新生儿赠画《老鼠偷油》。

何德理和何德佳看齐白石作画。 何志达 提供

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熏陶,何志达考入了查理大学汉学系。他还自费到南京学习汉语,在那里遇到了未来的妻子——中国姑娘郑闽佳。初次见面时,何志达就发现自己同闽佳有缘,因为她居然了解捷克的很多情况。原来,闽佳在小学时参演一个小品,被指派表演一个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角色。因为角色名字太长,她背了好几次才记住。从此,在闽佳的记忆中,捷克就拥有了独特地位。他们现在有三个孩子,两个九岁、一个两岁。每到暑期,他们都会带孩子回中国,补习汉语,熟悉中国文化。

何志达与孩子在学习汉字。 管克江 摄

何志达自大学时起组织了一个名叫“公报”的乐队,专门翻唱中国摇滚歌曲,并曾多次到中国演出。至今乐队成员每年仍旧举行演出。他的硕士论文也跨了文学和音乐两界,题目是《明清俗曲与十九世纪中国文化的关联》。毕业后,何志达的很多工作都与翻译有关。2014年,他作为捷克总统泽曼的随团翻译访问了中国。随着中捷关系的日趋紧密,他觉得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不够用。现在他把精力全部倾注在汉捷翻译领域。何志达说,他为与中国的结缘感到自豪。

“让我们先来为捷中友谊干一杯!”

捷中国经济合作协会主席拉迪斯拉夫·沙拉尔

▌人民日报赴捷克特派记者 任彦

“让我们先来为捷中友谊干一杯!”落座不久,捷克—中国经济合作协会主席拉迪斯拉夫·沙拉尔便拿出一瓶酒和两只小酒杯,“这是捷克的一种白酒,有点像中国的二锅头,但口感比较绵软,没有二锅头那么辣。不过,喝下去胃里也会着火。”他一边倒酒,一边和我叙说着。我喝了一小口,胃里果然一下子热了起来,在我准备放下酒杯时,他用手拦住我说:“你来这里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作为家人我们必须把这杯酒干掉!”话音未落,他便把杯中酒一干而尽,我虽不胜酒力,但必须以礼相待,脖子一仰,杯中酒下肚。

沙拉尔用当地有名的啤酒与笔者再次干杯,祝福中捷关系世代友好。 吴子 摄

沙拉尔生于1930年,1952年受国家委派赴华留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1958年至196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商务处担任经济专员;之后多次率领捷克经贸代表团到中国参加博览会,为捷中两国经贸合作牵线搭桥。“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中国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是那么亲切!”沙拉尔一边给我翻看他在中国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一边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着他与中国的特殊情缘。

“我在北京收获了爱情,”沙拉尔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涟漪,他说自己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与本国同班同学爱莲娜相识、相知、相爱,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白头偕老。在北京工作期间举行的一次外事活动中,他和他的同事们遇到了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朱德。“我们想和朱德同志合影留念,朱德同志一听说我们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便毫不犹豫地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沙拉尔用手慢慢摩挲着他们一群年轻外交官与朱德的那张合影,沉吟了片刻。照片早已泛黄,但美好永留心间。

沙拉尔(右二)与其当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华使馆的同事与朱德合影留念。 任彦 翻拍

“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我们两国的兄弟情谊一直没有断,最近几年捷中关系更是驶入友好发展的快车道。” 沙拉尔对捷中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说:“高层互访极大地推动了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去年捷克总统访华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将访问捷克,我认为这次访问将是历史性的,会把捷中关系带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在2014年中捷建交65周年之际,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编辑出版《我与中国》纪念文集,邀请部分曾在中国学习和工作过的捷克朋友讲述他们自己的“中国故事”。该文集收录了沙拉尔主席的一篇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的中国情结从青年时代产生以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随着对中国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感情日益加深。”他对笔者说:“中国所经历的一切我都能感同身受,我为中国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沙拉尔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我与中国》纪念文集。 任彦 摄

三个故事写到这里,笔者想起捷中友好合作协会主席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说过的话:“国与国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民之间的友谊加深了,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本期编辑:松下小童

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 

(责编:覃博雅、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