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人思维科学家如何看“围棋人机大战”

人民网3月16日电(记者 景曦)据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报道,AlphaGo以4:1战胜了韩国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各方热议人工智能。“围棋人机大战”的终局是否预示着人工智能将逼近和超过人脑?中国在思维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思维科学技术能否赶超世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具有几十年思维科学研究经验的新西兰华侨、中南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思维与智能研究所所长、思维科学家段建宇研究员。
在谈到这次“围棋人机大战”机器何以战胜人脑?“这预示着人类在人工智能科技领域,将进入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的问题时,段建宇研究员详细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观点,他说:“我认为,机器人战胜了人脑的事实,表明了人工智能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已进入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转折期 , 人工智能发展不可限量。人工智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60年的发展,虽然有过波动,但是在理论和技术上做了长期的准备,在一系列的技术逐步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近年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尤其以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实际可应用为标志。图像识别就像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有了眼睛一样,是生物智能的基础;语音识别就像生物进化过程当中即将产生语言一样重要。”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说过,形象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我们也可以说图像识别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口。虽然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机器进行图像形象思维,已经为时不远了。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就标志着,机器不仅在计算上,而且在围棋策略上,已经赶上或超过人脑。在数字计算和符号逻辑方面,机器早已赶上或超过了人脑,现在,在形象思维方面,又即将逼近人脑或超过人脑。有人说机器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其实,早在6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之父赫伯特·西蒙等研究的一个机器发现程序,就能够把原来的经验数据、实验数据进行总结,重新发现原来的科学定律,其实这就是机器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方面。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机制,我们将可以让机器形成新概念,实现联想、抽象、类比、推广、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概率推理,从而发现新概念新定理。这样,机器智能将产生历史性的超越。有人说,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过去大部分都已有研究,没有新的发现,其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化、准确性、成熟度的提高,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这跟过去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图像识别准确率的提高,一旦机器人能够准确迅速地识别物体,辨别物体之间的三维空间距离,那么,机器人的操作能力将发生质的提升,那么机器人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加上硬件、云计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已经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当记者提到,有人说历史上曾经对人工智能的估计过分乐观,后来的发展没有想象的这样快。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段建宇研究员回答道:“我早在在80年代,就曾写过一篇文章《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展望》,其中就已经说到,模式识别,特别是图像识别的突破,是比较困难的。我当时预测,要到本世纪初才有可能实现大的突破和发展。现在,事隔30多年了,技术基础发展的条件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的新突破,就像动物有眼睛,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的思维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年我在文章中曾预测,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逐步成熟走向广泛应用的历史阶段。近来也有一半的欧洲人工智能科学家预测,在2040年左右,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成熟应用接近人脑水平的阶段。”
段建宇研究员在谈到中国在思维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和现状时认为:“ 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技术目前还不多,在机器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技术方面与国际上仍有较大差距,但是中国几十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诸多领域也有很多研究。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某些技术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特别是在思维科学理论方面,中国曾在钱学森的号召下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批进展,在理论方面有重大的突破,这将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段建宇研究员还例举了部分实例介绍说:“例如,吴文俊研究了几何定理的自动化证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进行了类人机器人、自动推理,机器感知与人机交互研究,中国还有许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也开展了人工智能研究。引人注目的是,百度的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5年十大科技进展。阿里巴巴科学家华先胜上榜了美国计算机协会(ACM)2015年度杰出科学家名单,以嘉奖其在图像搜索领域作出的贡献。这两个进展不能简单的说是原有的技术,这可能是量变向质变转化方向的前进。还有,新松机器人、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都是做得不错的,等等。”
谈到这一领域的理论方面,段建宇接着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开展了现代思维科学研究,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思维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数理逻辑、广义逻辑(包括问题逻辑、命令逻辑、模糊逻辑等),思维思路、搜索策略、思维过程、发生思维、发展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写作思维、中医思维,教学思维、决策思维、学科思维,脑神经生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甚至有些是深入的,有些是系统的研究。思维研究是认知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的高级阶段,正如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再发展到高分子化学一样,虽然中国的思维与认知科学研究水平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但有的研究在世界上是独创的。在钱学森的号召下,中国思维科学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科学家李德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代数关系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它佐证了段建宇发现的思维原理中的一切思维中的意思变换(包括逻辑演算,但不仅仅是包括逻辑运算,而是所有的思维中的意思转换)规则(算子),都是事物关系通过输入转换(表示算子或定义)在脑中的映射。李德毅以及段建宇的研究,从数学和思维原理上严格证明了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命题,即意识是事物在大脑形成的反映,这在科学和哲学上有重大的意义”。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段建宇研究员还回忆了80年代初,他在中国开展思维研究的情景,他说,当年他被钱学森的号召所鼓舞,曾于1985年完成了思维原理的论文,思维原理的主要内容发表在《人工智能学报》1987年第六期上,1988年在全国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他还做了专题报告,向大会报告了这一成果。他于当年提出的意思活动思维理论,发现了思维的一般原理。他提出了意思(注意这里不要与意识混淆)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思维没有意思就不成为思维,没有内容。思维活动是意思的形成、识别、理解、储存、检索、记忆,展现、转换、联想的一系列过程。他并且给出了这个理论的严格的数学表达。意思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判断、命题,而且还有假设的意思,命令的意思,感叹的意思,愿望的意思,疑问的意思等。这一理论,更广泛地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实际,即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推理,还有多种意思的转换。他说,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方向, 使人工智能不仅仅进行符号逻辑运算,而且还能下达指令,提出疑问,作出感叹,甚至进行情感计算。意思的概念(注意不是意识),就像化学里的分子概念和生物学的细胞概念一样,是思维学的重要基础概念。段建宇介绍了他的当时发现,还是他在中国大陆时研究作出的,他提出和发现的意思活动思维原理是认知和思维研究的重大突破。这一理论比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等提出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说的认知模型,实质性地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显然,电话等的信号系统的处理是物理符号系统处理,但这样简单的物理符号系统不能说是思维活动,就像不能简单地把化学运动说成是物理运动,也不能简单的把生理活动说成是物理运动一样。虽然,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与物理运动也有着重要的关联,但化学必须有他自己的概念“分子”,生物必须有他自己的概念“细胞”才成为科学。虽然西蒙的学说鼓励着人们对人工智能进行伟大的探索,他对人工智能作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但毕竟物理符号不能反映思维的本质。段建宇提出的思维原理,更深刻地反映了思维的本质,统一了思维的各种学说,这是他在中国期间对思维科学作出的重大贡献。说道这里段建宇感慨的向记者表示:“看到祖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将回到祖国,我希望将运用我的思维理论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实践结合起来,能为中国思维与人工智能科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您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能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时,段建宇研究员表示:“我出国后看到,中国北京理工大学思维研究中心田运教授等的中国思维学家,坚持长期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令人尊敬。几十年来,中国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界、认知心理学界、逻辑学界、神经生理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国今天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大不一样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有巨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市场,加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虽然总体上讲,中国的人工智能基础与技术上与国际上尚有差距,但中国正在加速前进,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领域,这正是中国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顺便说一下,这并不完全是学术界的事,市场需要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中国芯片技术曾经与国际上相差多年,可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紧跟世界;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领域,现在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并不明显。近日韩国媒体报道,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比日本只晚了一年多。那么中国应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迎头赶上世界。在未来的几年开始,中国将在思维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逐步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在不久不仅将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也应该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在科学技术上赶上美国,或与美国并驾齐驱。中国大陸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转折。中国在过去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成功的研发了两弹一星,在现在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有智慧有胆量,在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赶超世界!相信中国政府会重视这一战略机遇,加大投入,也呼吁海外学有所成掌握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的华人回到祖国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为祖国的现代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