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外资持续看好  政策有待突破

“印度制造”,从梦想走向现实

本报驻印度记者 邹 松
2016年02月26日04: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印度制造周”于2月13日至18日在印度孟买举行,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家公司和50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活动。图为“印度制造周”展馆外墙的“印度制造”标识。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2014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从概念的提出,到手机、汽车、太阳能板等生产项目逐步在印度落地……“印度制造”正从梦想步入现实。

  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海外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创新高,印度国内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制造业的春天已经来临?未来“印度制造”还将面临哪些难题呢?

  

  手机、汽车等领域相继发力,制造业实现大幅增长

  近日一款名为“自由251”的印度手机火了起来。这款售价只有251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0.5卢比)的智能手机以其超高性价比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其网上销售平台两天内就收到超过6000万份订单,以致系统崩溃,销售商不得不致歉停售。

  虽然销售厂家声称这款手机将在今年6月发货,但对于售价只有251卢比的智能手机,包括多数印度人在内的消费者并不相信它真的存在。

  “自由251”手机无论真伪,实际情况是,智能手机价格已在印度屡次创下新低,目前在售普及型智能机的一般价格为4000卢比到5000卢比。这些手机多为从中国进口零配件在印度组装的“贴牌产品”,由于需求量巨大,其中一些“本土品牌”也逐渐做大做强,以至成为如今印度手机市场的主力军。

  莫迪多次强调,“印度制造”有别于擅长电子类消费品生产的“中国制造”。不过,由于市场潜力巨大、落地生产便捷、就业需求迫切等现实原因,使得智能手机制造成为最快落实“印度制造”的领域。如今中国的小米、Vivo已实现在印度生产,华为、联想等品牌也正积极展开在印设厂准备。另外富士康已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签订建立10座生产厂的协议,预计将解决当地近5万人就业。

  汽车是印度制造发力的另一个领域。2月22日,第一批打上“印度制造”标记的铃木―马卢迪牌轿车运抵日本港口,这意味着这家有30年历史的印日合资品牌汽车终于有了印度生产而销往日本的案例。

  与汽车生产力争出口不同,印度在太阳能产业方面正在努力实现“内销”。在莫迪提出国家太阳能计划之后,国外多家相关企业向印度市场投出橄榄枝,其中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公司“爱迪生太阳”已表示投资40亿美元在印度联合生产太阳能板。这些企业看好“印度制造”的原因在于,这里的阳光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太阳能发电效率及成本已趋近于传统能源发电。

  据《今日印度》近日报道,印度制造业增长率已从莫迪就任总理之初的1.7%增长至如今的12.6%,不仅有至少50家世界知名手机厂商落户印度,奔驰、波音、宜家等著名品牌也开始在印度生产。另外在印度铁路庞大的升级改造计划中,印度已与中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另外印度相关企业还跟美国通用、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签订了近2000辆机车车头生产合同。

  相比于电子商务,制造业的实际投入并不明显

  上周的孟买“印度制造周”活动结束时报出的各项合作意向金额达到15.2万亿卢比,这一数字是莫迪政府2014年执政以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倍有余。

  巨大的资金支持是否会直接惠及“印度制造”?印度产业联合会政策部主管达内什给出并不明确的答案,他分析称:“衡量制造业景气与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今年1月刚刚超过50这一荣枯分水岭,去年年底这一指数一直在49左右徘徊。考虑到全球需求量放缓的因素,印度出口已连续14个月下降。这些数据说明影响‘印度制造’的因素很多,资金支持只是单方面利好。”美国彭博社也在近日的一篇文章中分析称:“‘印度制造’确实吸引了全球目光,但它似乎还并没有起飞,如今涌入印度的巨额投资更多看好其电子商务领域,而对制造业的实际投入并不明显。”

  在资金落实方面,“印度制造”的呼声似乎还并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印度“livemint”网站24日给出一组纵向比较数据,用以证明2015年作为“印度制造”计划实施后的第一个完全年度,其整体表现似乎并不比以往出色:在项目落实数量上,2015年为439个,而2012年至2014年的平均值为465个;在已落实的投资额方面,2015年为7797亿卢比,2012年至2014年的平均值为7980亿卢比;在已落实的项目平均投资额方面,2015年为17.8亿卢比,2012年至2014年的平均值为17.9亿卢比。依据上述数据,“livemint”网站文章分析称,至少2015年还称不上“印度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将投资转化为实际项目进展,印度需要加快“去行政化”

  投资意向能不能转化为实体生产,将是对“印度制造”的重要考验。印度工商联合会常务秘书拉瓦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波又一波投资印度的意向达成之后,如果投资者迟迟看不到项目进展,这将给热潮中的‘印度制造’带来负面影响。”他强调说:“印度各地营商环境的复杂性是影响投资者热情的因素之一,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改革必须尽快跟上,过多的繁文缛节有待剔除,以目标为导向的合作意识需要成为政府部门的共识。”

  在孟买“印度制造周”的演讲中,莫迪承诺要实现“最小的行政管制和最大的政策执行”。他表示,“令外国投资者害怕的回溯性税制在印度不会再出现,一系列税制透明化改革必将完成。我再次向全球投资者保证这一点。”莫迪所说的“回溯性税制”曾令沃达丰、诺基亚多家外国在印投资企业严重受损,其实质是具有“找后账”特点,即新税法可向前回溯多年执行,企业十几年前赚的钱被要求“吐出来”。除了税法改革,莫迪还强调保证投资者权利的一系列相关法条已陆续出台,这包括建立商务特别法庭以及高院下属的经贸案件部,另外相关外资在印设厂的快速审批通道、专利申请流程以及破产保护法案都已送交印度议会等待通过。

  在最新的世界银行公布的投资便利度排行榜上,印度已向前跃进了12位,升至全球第130位。在世界经济论坛进行的全球竞争力评比中,印度也跃升了16位。这些变化意味着印度的营商环境正在改善,目前需要的是加快速度。正如莫迪所说:“‘印度制造’已经成为印度迄今为止最大的品牌,政府要做的是尽力减少一切阻碍印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印度仍有信心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现在的17%增至25%。此前印度一直宣称自己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民主、人口红利和消费需求,现在要再加上一条——‘去行政化’。”

  (本报新德里2月2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26日 22 版)
(责编:白宇、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