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共有470多家中企参加今年的德国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

“创品牌就要经得起风雨”(国际视点)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2016年02月17日03: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2016年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2月16日闭幕。作为全球消费品类第一大展,它集中展示了家庭用品、礼品和装饰品的最新潮流与创新。本次共有47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比去年减少约100家。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展会经理杨春说,参展中企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的场馆翻建、展位减少。她表示,内销与外需市场的变化的确对很多消费品厂家造成了冲击,但有限的展位面积对有意愿、有能力到法兰克福参展的企业来说依旧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中企日益认识到质量、技术和品牌的重要性,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践行品牌战略。

  

  注重产品设计,供货渠道越来越宽

  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中国已有200多个消费品种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不可否认,在家居厨具等消费品类行业,中国还没能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和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中国品牌的红红火火相比,这里的“中国声音”还比较微弱。近500家中国参展企业多数以供应商身份来寻找代工订单。河南安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原奔阳坦言,给沃尔玛等大客户“打工”,往往是辛苦赚吆喝。但企业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不能拒绝类似订单。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努力在产品中加入设计元素,避免陷入低价竞争。青岛保税区天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卫说,当前中国消费品类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洗牌,即便是贴牌生产,也要体现设计理念。展板墙上花花绿绿挂着各色茶巾,原来宋卫和同事们请艺术家参照德英等国的经典建筑照片绘画,生产出别有特色的“德国城堡地图”茶巾等产品,成为热销的旅游纪念品。“重新创作既避免了版权纠纷,又体现自身风格。因为有自主版权,我们的供货渠道宽多了。”

  杨春组织中国企业到法兰克福参展有十多年了。她说,对比十年前,中国产品的品质和款式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即便是给国外批发商或超市供货,中国企业也有意识地展现自身的综合能力。她认为,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往往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积淀,相比之下中国消费产业还很年轻。“参加国际顶级展会,一是能够同全球买家接洽,二是了解行业趋势,对比差距。”她建议,中国消费品牌要打开国际市场,首先还得“练内功”,专注于产品品质,并在国内打响品牌。中国经济转型和中产阶层的扩大,为有追求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经历风雨洗礼,自主品牌走向世界

  “创品牌很艰难。但企业要做大做强,这条路非走不可,不进则退。”青岛山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尚劲松说。他强调,他们侧重产品的功能设计,然后找其他厂家生产,最后进行销售。比如,一个运动型玻璃瓶的顶部,装着一个有刻度的量杯,一摁按钮,瓶里的水就吸到了量杯里。“我们做菜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放多少油,这个计量油瓶可以帮我们控制油量。”尚劲松说,计量油瓶取得了发明专利,至今售出了上千万个。另一方面,搞发明也少不了长教训。他们曾经设计过一个储物罐,盖子上装了个电子表用来计时。投放市场后反应平淡。尚劲松这才意识到市场调研还不到位,“使用储物罐的多是家庭主妇,她们可不是技术控。”

  山海家居在国内有自己的品牌。过去,外销业务主要是产品代工。“企业要想有竞争力,一靠技术创新,二靠品牌。”尚劲松说。为此他们想了很多方法敲开国际市场大门。“有时候同欧美客户共同贴牌,有时候力推自主品牌,还有就是找海外代理。”在国外打中国品牌,资金、营销、人才面临重重挑战,有可能几百万资金投下去都“打了水漂”,但这是一道非跨越不可的坎。他强调,“创品牌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雨”。

  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也是一家能“耐住寂寞”的企业。总经理王鹏是个80后,15年前因家庭原因从复旦大学辍学,接手家族生意。“我们不贷款,不做房地产,不涉足不熟悉的产业,就是专心把锅做好。”他说,中国的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今后对厨具的需求将保持旺盛增长势头。炊大王炊具的研发队伍约占员工总数的12%,进行材料检验、表层处理、营养学等研究。“煎、炒、烹、炸,川、鲁、苏、粤,不同烹饪方法对锅具有不同要求。从某种意义讲,一口好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体现,是中国人健康生活的体验品。”王鹏说,他们将把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作为品牌推广的着力点。

  依靠政策扶持,他山之石可以为鉴

  除了企业自身对品质和品牌的追求,政府或行业协会能起到什么样的扶持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将记者领到了荷兰外交部下属贸易促进中心的展位前。来自南非、孟加拉、埃及、肯尼亚、蒙古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那里展示有机丝巾、纯棉布鞋、木制家居用品等产品。该中心专家马克·库瓦尼对本报记者说,贸易促进中心执行荷兰外交部的政府援助项目,帮助近50个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中小型企业促进出口、保证就业、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其中一个“出口指导项目”,为期3—5年,由中心专家手把手指导企业拟定出口战略、培训营销人才、设计营销方案,并连续三年以优惠价格带领它们参加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与专业买家对接。一批企业经过培训“毕业”后,该中心将接着培训新一批企业。

  库瓦尼指着不远处两家印度公司的展位自豪地说,“当年他们也是培训生”。业内人士认为,荷兰外交部的“出口指导项目”对中国不无借鉴意义。为适应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机构都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整,创新进取。

  (本报法兰克福2月1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7日 21 版)

(责编:王政淇、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