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美国大选折射社会矛盾新变化(国际论坛)

章念生
2016年02月01日03:2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挑战“政治正确”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正是社会变迁与选票政治逻辑交叉作用所催生的

     

  美国大选不断升温,艾奥瓦州两党总统参选人提名活动的初选结果计划于2月1日揭晓。打开当地主流报纸,大选内容占了大量版面。种种表现,又一次印证现代公共关系先驱爱德华·伯奈斯的说法:美国的政治选举就是“街头表演、荣誉展示、夸夸其谈、粉墨登场和公开演讲”,“政治是美国第一大生意”,取胜的关键在于公众舆论。

  “公关之父”的说法,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大选视角。在美国,没钱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参加竞选的,恰如做生意不能没有启动资金。光有钱还不够,还得有人来张罗。搭个竞选班子,打造竞选理念,这好比是产品生产。接着就是宣传、站台、接触选民、兜售主张,又可将其看作是产品销售。产供销链条,缺一不可。

  为了讨好选民,参选人之间相互攻讦、互揭疮疤,相互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手段五花八门。不过,以往各方出言大多能守在美国意义上的“政治正确”范围之内。美国的这种“政治正确”之说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于校园,后在社会普遍流行,大体以人性道德为基本标准。有论者认为其主要指的是对妇女、移民、少数族裔要充分尊重,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

  但是,本次总统大选的一些现象却颇显另类。本·卡尔森公开表示不会接受一个穆斯林总统,特朗普干脆明确表示“痛恨政治正确”,克鲁兹则说“政治正确正在杀人”。参选人屡屡踩踏底线,甚至竞逐“政治不正确”。有社会学家分析,这是为了迎合美国社会民众中存在的“怨恨心理”,或者说是一种“受害者文化”使然。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社会也在经历深层次变化,随之而起的“受害者”“受益者”划分在加深。比如,“奥巴马医保”的实施虽为低收入家庭带来福音,但让中产阶层付出了代价,不少中小企业主采取多雇零工的办法,以减少缴纳高额医保费用。

  怨恨也好,受害也罢,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挑战“政治正确”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正是社会变迁与选票政治逻辑交叉作用所催生的。然而,“怨恨心理”或者“受害者文化”被放大后,其后果却不会止于选举中的一出出乱象。知名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所长阿瑟·布鲁克斯前不久撰文指出:这种文化让政治与社会冲突更难缓和,让正常取舍变得复杂,让人们更乐于追逐名利,更加自私自利。

  美国大选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折射的美国社会之变,仍是一条值得观察的主线。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01日 21 版)
(责编:王政淇、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