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权威论坛)

2016年01月08日03: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实现了新疆等西部地区与内地的快速客运连接,成为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引擎。
  新华社发

  在巴西包索市的一处中国企业巴西制造基地,一名中方技术人员(右)指导巴西工人安装起重机配件。
  新华社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

  复苏乏力

  态势难改

  姚枝仲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跨境资本活跃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欧元区、日本等量化宽松给全球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二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力度与速度不确定,使跨国资本更倾向于短期化配置;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提高,跨国资本币种配置空间加大,发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的宏观形势、政策变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引起跨国资本重新配置的规模和频率会加大。

  2016年将是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一年。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大。同时,全球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新的脆弱点。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违约可能通过降低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和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另外,跨国资本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可能成为引发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6年世界经济将有较大概率爆发金融危机。如果金融危机真的爆发,且具有较强传染性,世界GDP增长率可能降至2.0%。

  新兴市场

  改革调整

  重塑动力

  徐秀军

  近年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势头有所弱化。据IMF数据,2015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为4.0%,创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较发达经济体高2.0个百分点,而2009年这一差距为6.6个百分点。这表明支撑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些中长期因素已发生周期性改变,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展望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将面临多重考验。其中,以下几个因素尤其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尽管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加息预期下已释放部分风险,但随着美联储在加息通道上不断前行,新兴市场国家因此面临的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股市动荡等诸多挑战将会日益加大。

  二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5年11月原油价格为43.13美元/桶,较2008年7月的最高点下降67.4%;铁矿石、铜、铅以及粮食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都处于近年低位。这已使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等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遭受重创。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能否触底反弹,将对这些国家经济走势产生直接影响。

  三是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由于金融危机以及疲弱的经济复苏,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债务水平不断上升。据2015年4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2007年以来全球新增的债务近一半出现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这将侵蚀新兴市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并减小财政政策空间,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在一些热点地区不断凸显的地缘政治风险亦将影响相关国家经济走势。目前,西方国家仍维持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一些地区争端仍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激化等,都给相关国家经济运行添加了变数。

  为化解以上因素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经济风险,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能,一些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加紧制定和落实新一轮的经济改革计划,并谋求以改革红利和制度红利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改革进程拥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是新兴市场国家改革的引擎。2016年,中国将全面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点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其溢出效应将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带来积极作用。

  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同样面临严重的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为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也致力于推行全面和深入的结构性改革。例如,2016财年是印度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莫迪政府将继续推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通过加大投资、推动工业增长、改善营商环境和严控财政赤字等创造驱动经济转型的动力。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系统性的经济改革和调整将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并且能否扫除经济发展的种种障碍重振经济增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改革与调整将是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的关键词,并将成为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

  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之路将不平坦,其表现将取决于这些改革计划的推行力度和取得的成效以及能否有效应对外部风险。从目前来看,一些国家的经济改革正在塑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且在部分领域已初显成效。在没有突发性外部经济冲击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整体上有望扭转持续5年的经济放缓势头。但也应注意到,一些改革和转型滞后、经济基础脆弱的国家,经济增长仍将面临巨大压力,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分化格局仍将持续。

  发达国家

  低位徘徊

  两难抉择

  张 斌

  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幅相对平稳,经济增长中枢水平更低。二战以来,发达国家潜在经济增速呈台阶式下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中,平均经济增速接近5%;70至90年代下了一个台阶,平均经济增速接近3%;新世纪以来又下了一个台阶,平均经济增速不足2%。制度和技术进步瓶颈、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恶化、债务高企等一系列因素,把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拉到较低水平。近年来,发达国家是否陷入长期经济增长停滞引发各界热议。

  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充分就业和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两难选择。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代价是超乎寻常的低利率会带来超乎寻常的金融资产价格,孕育新的金融市场泡沫。从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退出,有利于纠正金融资产价格高估,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代价是需求不足和失业加剧。这些是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经济处于宽松政策退出阶段,政策环境对短期经济增长形成压力。日本和欧元区则仍在宽松政策轨迹上,政策环境支持短期经济增长。

  美国政策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了最坚决、彻底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依托。美联储去年12月宣布加息,结束了7年的零利率,这标志着美国经济所处的政策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一变化对未来几年的美国经济至关重要。尽管美联储一再强调加息过程是渐进的,将依据经济形势而定,但加息预期改变了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和长端利率预期,势必影响消费和投资。美国经济能否在加息预期环境下继续保持经济增速有很大疑问。很多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表示怀疑。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接近其2%左右的经济潜在增速。

  欧元区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弱势复苏。几经波折后,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步伐更坚定,各国在处理主权债务纠纷方面达成了中期内的妥协方案。欧元区政策环境对经济增长更友好,金融市场环境和投资者信心逐步改善,欧元区经济景气程度持续小幅爬升。经理人采购指数、就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持续小幅改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仍处于低位,主要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尽管欧元区经济处于上升通道,但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并不乐观,欧元区经济上升空间有限。欧元区经济潜在增速为1%左右,预计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速稍高于潜在增速。

  日本经济状况与欧元区情况接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在加码,对日本经济形成支持。2015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有望由负转正,这主要得益于出口、消费和住宅投资改善,但企业投资仍保持在低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日元贬值,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非金融企业利润持续增长,2015年第二季度非金融企业利润曾一度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企业利润改善有望改善企业投资增长。日本经济潜在增速0.5%左右,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潜在增速。

  整体而言,发达经济体2016年的经济增速将在低位徘徊。由于货币政策取向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速面临向下调整压力,欧元区和日本有望保持弱势向上复苏。鉴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低于2%,目前发达经济体的低速增长是常态。随着更多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发达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08日 22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