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青山绿野间,数座高大崭新的铁塔一字排开,支撑起一条条高压输电线,如银蛇凌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中国人建的!”中国特变电工集团驻吉项目部副经理王杨宝对本报记者说。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中吉两国政府迄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据介绍,一期工程自去年8月开工以来,建成了250千米高压输电线和“达特卡”变电站,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
在山路上颠簸3个多小时后,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变电站——“达特卡”500千伏变电站映入眼帘。置身站内,嗡嗡的电流声清晰可闻;头顶是密密麻麻的电网,向北连接吉中部的塔什库梅尔、科普赛等多个水电站,向南则通往奥什、巴特肯等州区。
长期以来,没有独立的输电网络一直是困扰吉尔吉斯斯坦的难题。吉尔吉斯斯坦水力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部。根据苏联时期建成的中亚统一电力系统,吉尔吉斯斯坦中部水电站发的电需通过环形电网先输入乌兹别克斯坦,再由乌境内的大型变电站向北输送给吉首都比什凯克等北部地区,奥什等南部地区的用电也要先向南绕经乌兹别克斯坦。“达特卡—克明”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这一困局。
毕业于奥什大学的塔扎古丽告诉记者,停电对于奥什市民来说是家常便饭,短则半天,长则数日。吉南部工农业相对发达,用电需求很大,加上吉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在南部,缺电严重制约了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塔扎古丽说,衷心感谢中国建设者们帮助自己的国家完善输电网络,相信频繁断电的日子很快会成为历史。
工程建设过程中,张力机、牵引机等大型设备需要经过一些农户的土地。为减少破坏,施工人员严格做到“两个车轮来回一个辙”。即便这样,约三成农民仍不愿配合,有的甚至故意阻挠施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各种渠道耐心宣传讲解,让他们理解、认同工程。”王杨宝坦言,这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工期,但再难也要妥善处理,绝不能因工程影响两国人民的友谊。
为了赶工期,许多中方员工18个月都没有回过家,最长的在项目上连续奋战了两年多,人数最多时有1200人坚守岗位。盛夏,员工顶着似火的骄阳浇筑混凝土,组塔放线;寒冬,山路积雪没膝,除雪车上不去,员工们就靠人力把工机具、小塔材拉上山。为节省来回搬运的时间,大伙索性在零下10摄氏度的雪地里搭帐篷,一住就是20多天。
“两周后,变压站将开始向奥什等南部地区全面输电,将使约200万人受益。”项目经理张建民告诉记者。目前二期工程已开工,预计明年年底前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电网的全线贯通、电力互补,促进吉尔吉斯斯坦的电网安全、经济建设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他说:“能让当地百姓用上本国电,大家很有成就感。”
吉总统阿坦巴耶夫在项目开工仪式上曾把吉尔吉斯斯坦比作一只展翅的雄鹰——中部是躯干,以奥什为中心的南部和以比什凯克为中心的北部是两翼。“达特卡—克明”这条贯通两翼的电力大动脉,将助力吉尔吉斯斯坦这只雄鹰振翅高飞;而那一座座巍峨屹立的铁塔,将是中吉友谊的见证。
(本报奥什5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