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加速了社会信任瓦解,进而产生深远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欧洲政治生态正在发生改变。欧元区和非欧元区国家间产生分裂;欧元区成员国之间产生分歧,权力分化在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十分显著。作为应对措施的紧缩政策,也正在社会政治等方面割裂欧洲。政治高压的频繁使用,反过来又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和欧盟成员国内部(精英和民众之间)引发紧张态势。这种紧张态势在南欧危机国家尤为极端。
这个更具强制色彩的欧盟,似乎已和其创始人的愿景相去甚远;未来的欧盟甚至可能演变成充斥惩罚、怨恨、毫无幸福的联盟。
21世纪欧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欧盟如何继续存在下去?我有以下一些想法。首先,欧盟让敌人成为邻居。结合欧洲历史,这的确称得上是个奇迹。
其次,欧盟的第二个目的是使其成员国避免在世界政坛被边缘化。一个“后欧洲”的英国或“后欧洲”的德国,一定是一个迷失的英国和一个迷失的德国。欧洲这个身份标签是让这些国家享有权力、声誉以及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部分原因。
第三,我们不仅要考虑一个新欧洲,还必须思考欧洲国家该如何改变。欧洲国家是欧洲变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在我看来,需要用一种欧洲的方式重新定义国家利益。欧盟不是其成员国国家主权的障碍,相反,它是增强国家主权的必要方式。
现在,民族主义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及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如果“疑欧派”在英国占上风、英国完全退出欧盟,英国人会否因此拥有更明确的身份认同,进而在内政和外交事务上得以行使更多的主权?不,他们不会。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几乎肯定会继续依靠欧盟,英国可能最终分裂。英国,或者说是英格兰,将会丧失而不是获得主权。原因很简单:相比其成员国单独行事,欧盟能在许多方面更好地维护其成员国的国家利益(如贸易、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危机和移民等问题)。
第四,是欧洲现代性需要再造。欧洲现代性曾经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现在它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正如当汽车系统性地发生故障并造成事故,公司需召回汽车并重新设计一样,欧洲也应当正视再造现代性问题。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建立现代国际政治体系以来,欧盟的建立是最具原创性的政治制度建设举措之一。在21世纪,欧盟如何应对全球风险,需要思考和革新。
(作者为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