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朝鲜半岛危机中,国际社会总有一种声音在质问,半岛今日之局应归咎于何方责任。我们看到,许多西方媒体都将矛头指向中国,认为国际社会对朝鲜的严厉制裁因中朝关系紧密而大打折扣,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是导致今日朝鲜局势处于高危状态的重要缘由。
这种论调,可谓别有用心,不仅毫无历史根据,更是冷战思维的产物。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之际,小平同志就已提出朝韩两国对话,中美参与斡旋的方案,由于卡特政府下台而未能实现。在里根与老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共和党坚持不与朝鲜对话的政策,诱使朝鲜在冷战后缺少必要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引发第一次核危机。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一改共和党的政策,通过中国向朝鲜传递信号施加影响,达成美朝《核框架协议》,缓解了核危机,并提出与小平同志构想相同的“四方会谈机制”,一并解决缓和半岛紧张和建立和平机制问题,其中美国主要同朝鲜协商无核化问题,而半岛南北双方协商朝鲜和平与统一问题。在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尽管出现金日成去世、朝鲜潜艇潜入韩国等事件,但是2000年朝韩领导人——金正日与金大中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奥尔布赖特也作为美国国务卿历史性地首访朝鲜,协商促使朝鲜中止了导弹试射计划。
然而,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修改民主党政府的对朝政策方向。在反恐战争的压力下,小布什视朝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主要威胁,敌视朝鲜,并放弃克林顿时期内同韩日密切协调的做法,强推单边主义,利用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施压。朝鲜一怒之下向美国透露了秘密铀浓缩项目,进而废弃《核框架协定》,要求进行全面的新谈判。美国不得已希望通过六方会谈机制使朝鲜重回谈判轨道,中国在其中又一次发挥了关键的斡旋作用。但是小布什第二任期,一边同朝鲜进行会谈,一边加强对朝鲜的金融制裁,使美朝双方的互信逐渐丧失,六方会谈遭遇困难,朝鲜还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奥巴马政府就任后仍未减轻对朝经济制裁,加之韩国李明博政府也采取对朝强硬政策,朝鲜遂进行第二次核试验。随着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发生,半岛局势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大战似乎一触即发。最终,在中国的又一次斡旋下,美朝双方在北京通过多轮对话,于2012年2月29日达成共识。美方向朝提供24万吨营养食品援助,朝鲜暂停核试验、导弹试验和宁边铀浓缩活动,为后续谈判创造条件。但是很快朝鲜再次发射卫星,导致2·29共识破裂,引发了朝鲜半岛局势又一次严重恶化。美韩频繁进行大强度、高密度、极具针对性的联合军演,朝鲜以核试验和发射卫星回应,美国则进一步强化战略威慑,推动联合国对朝进行制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近20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到,朝核危机有各方面复杂因素左右。朝核问题和半岛和平问题,若要取得突破,必须采取外交方式,并且应坚持多边会谈内的双边对话渠道,中国在其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斡旋和协调作用。
目前,国际舆论对战争风险的预期相当大,半岛亟需寻找缓和的契机,而安理会等场合并不适合作为协商平台。为缓和局势,双方都应降低战备警戒级别,压缩和削减军事演习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冷静和克制。待局面逐渐冷却后,派出政府高级别代表参与六方谈判,中国可从中进行积极地斡旋和协调,并基于此进一步探讨后续的外交磋商机制。
古语有言:“解铃还须系铃人”。然而,今日之铃已被系成一团乱麻,唯有各方坚持耐心环环求解,方能解得燃眉之急,又为可持续的半岛和平求得一线曙光。唯有国际社会长期坚持既定政策,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机制如六方会谈化解谈判进程中遇到的波折,朝核问题方能取得进展。(原题:朝鲜半岛乱局如何迎来转捩点)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