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通讯丨帮助孤独症人士通过劳动实现自立——访日本孤独症康复机构“榉之乡”

2025年04月03日07:54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东京4月2日电 通讯|帮助孤独症人士通过劳动实现自立——访日本孤独症康复机构“榉之乡”

  新华社记者钱铮 杨智翔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日本孤独症康复机构“榉之乡”,探寻这家机构如何践行集体自立理念、帮助孤独症人士自力更生。

  3月13日,在日本埼玉县川越市,两名孤独症人士(身穿白衣者)在烘焙坊协助烘焙师制作面包。新华社记者 钱铮 摄

  距离东京市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埼玉县川越市,从游客熙熙攘攘的江户风情商店街徒步七八分钟,有一家其貌不扬的烘焙坊。两层小楼,不大的门脸,朴素的店面,柜台里摆放着常见的现烤面包。这里是“榉之乡”专门为孤独症人士设立的工作场所之一,帮忙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立。

  烘焙坊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清洗和收拾的3个工作人员都是孤独症人士。制作面包看起来复杂,但是把工作流程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后,孤独症人士完全可以胜任。比如,让对数字敏感的人士称量原料的重量,让动手能力强的人士帮忙揉面团。

  3月13日,在日本埼玉县川越市,孤独症人士在“山彦制作所”切割木料。新华社记者 钱铮 摄

  据“榉之乡”总务部长内山智裕介绍,40年前“榉之乡”设立的时候,日本还鲜有针对成年孤独症人士的专业机构,一些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人士即使完成了义务教育也只能赋闲在家。“榉之乡”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工作场所。

  1985年,“榉之乡”开设了帮助孤独症人士康复的托养中心“初雁之家”。内山智裕说,“初雁之家”目前有40名寄宿的孤独症人士,分为4个工作班组,既有需要精细工作能力的铁路模型组装和面包制作销售,也有将易拉罐拉环取下来、把罐子压扁的简单工作。

  3月13日,在日本埼玉县川越市,孤独症人士在“山彦制作所”钉栈板。新华社记者 钱铮 摄

  “山彦制作所”是“榉之乡”的福利企业,主要生产物流行业常用的木制栈板。开放式的厂房宽敞明亮,孤独症人士有的在搬运木料,有的切割木料,有的两人一组给栈板钉钉子。他们分工明确,工作起来有条不紊。

  “榉之乡”的工作中心设有便当工厂。中心负责人说,便当工厂每天生产的便当,不仅能满足为“榉之乡”外出工作人员供应午餐的需要,还能销售至市内高中,并用于向独居老人提供配餐。中心栽培有蓝莓和应季蔬菜,收获的蔬菜大部分用于制作便当,一小部分用于对外销售。中心还组织孤独症人士成立清扫班,接受养老院等机构委托,上门打扫卫生。

  3月13日,在日本埼玉县川越市,孤独症人士给工作中心栽培的蓝莓除草。新华社记者 钱铮 摄

  “榉之乡”支援员刘佳琦告诉记者,支援员的一项工作就是帮孤独症人士寻找他们可能胜任的工作,并教会他们操作方法。如果孤独症人士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合适,可以更换到更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其他工作场所。

  2006年,日本立法推动残障人士从托养中心等地向社区迁移,并推动建设支持残障人士在社区生活的集体之家。“榉之乡”目前共有5栋集体之家,最多能容纳35名孤独症人士居住。

  内山智裕说,“榉之乡”的目标就是帮助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患者自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互帮互助生活下去。孤独症人士做不到的部分,由职员支持。这就是“榉之乡”的集体自立理念。

  他表示,像“榉之乡”这样的福利设施运营资金约90%来自政府,基本是民间接受政府的委托、依靠公费运营的形式。残障人士如果获得国家的残障认定,每年可领取一定金额的残障基础年金,加上自己的劳动所得,基本够他们独立生活所需。

  “尽管偏见依然存在,并非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整个社会正朝着孤独症人士也能在社区中过上正常生活的方向前进。”内山智裕说。

(责编:刘洁妍、张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