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然资本,助力绿色复苏(经济透视)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于中国昆明召开。此次大会正值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关键时刻,备受世界瞩目。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和健康、高质量生活的依托,所有人类活动都植根于此。然而全球范围内,大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据统计,从1992年到2014年,空气、土壤、水源及生物等自然资本存量的人均价值下降了40%。
自然资本,是指能从中导出有利于生计的资源流、服务的自然资源存量和环境服务,既包括水、空气、矿物、木材等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也包括森林、草原、沼泽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平均而言,亚太地区30%的国家财富(GDP、出口和政府收入)来自自然资本,这使得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经济、安全、社会和人类问题。
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在衡量繁荣、增长或发展时被体现出来。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一个评估体系,来衡量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尽管困难,但我们必须为自然定价,并将其纳入发展规划、政策制定、金融改革、投资决策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自然资本与实物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是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各国政府在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揽子计划的同时,必须将保护自然资本摆在优先位置。
COP15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对于开启自然资本评估新时代、发展益于自然的经济模式至关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亚太地区将更加重视对自然有利的新投资模式。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自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增长最显著的地区是亚洲,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绿色、可恢复和包容性复苏视为可持续增长的新途径。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本。从2000年到2019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林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增加。与此同时,从2002年到2015年,亚洲地区极端贫困人口减少8.46亿,这充分证明自然、增长和减贫并不矛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使10亿人摆脱贫困,创造800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恢复3亿公顷的退化森林,能每年产生175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为了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亚洲开发银行正与中国合作开展试点,赋予自然以货币价值,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价值指数,以此核算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价值。该试点已被哥伦比亚借鉴,还有一些国家表示关注。有了正确的工具、知识和决心,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将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广泛受益,迈向包容、可持续的绿色复苏。
(作者为亚洲开发银行环境、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专题中心主任兼环境委员会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08日 1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