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视点)

本报驻法国记者  刘玲玲
2021年03月16日05: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受气候变化影响,哥伦比亚苏埃斯卡湖近年来逐渐干涸。图为3月9日在哥伦比亚昆迪纳马卡省拍摄的干涸的苏埃斯卡湖。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全面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施阶段,但各方的减排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温控目标仍存较大距离。专家敦促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履行相应责任,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安理会日前就气候变化风险问题进行了高级别辩论,并发出警告说,如果全球气温不受控制地上升,将存在发生战争、大规模迁徙等问题的风险。相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多适应举措,提高各自减排目标,减少气候风险。

  气候变暖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2020年前10个月全球平均气温高于工业化前(1850至1900年)1.2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

气象学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性,极寒天气、高温热浪、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随之增加。澳大利亚去年年初遭遇森林大火,泰国去年上半年遭遇40年来罕见严重干旱,西伯利亚东北部去年6月观测到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今年2月,北极寒流横扫美国大部分地区,在得克萨斯州因冰冻引发大面积停电断水。加拿大南部、墨西哥北部也相继遭遇强寒流和极端暴风雪天气。

不久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首届气候适应峰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极端气候灾难使全球经济在本世纪损失2.56万亿美元,过去20年有约48万人死于与极端天气事件有关的自然灾害。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领域尤其受到严重威胁。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文章警告称,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雨林带区域性不均匀转移,造成全球多地发生干旱,威胁生物多样性和数十亿人的粮食安全。

  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小

科学研究表明,要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需要在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较2010年的水平减少45%。《巴黎协定》达成5年多以来,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越来越多。但是,各经济体的减排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致力于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仍存较大距离,全球面临的减排压力不小。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其中有75个缔约方通报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报告发现,即使某些国家加大了减排努力,综合效果和影响仍远远达不到要求。报告得出结论,目前各国采取的气候行动与遏制全球变暖所需的行动水平相差甚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不久前呼吁相关主要排放国应尽快提交国家目标,以便将其信息纳入最新报告中,为落实承诺、制定共同计划提供支撑。

《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文章认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全球每年需要减少10亿—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尽管疫情防控期间,二氧化碳排放略有下降,但要维持全球减排势头仍需各方携手努力,采取全球性策略,如大规模部署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等。

  加强气候治理迫在眉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2021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要抓住后疫情时期的恢复计划以更绿色、更清洁的方式重振经济、重塑发展方式,各国都应采取更强有力、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应对气候危机是这个时代的关键性课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欧盟27国领导人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后疫情时期的恢复阶段,欧洲将积极打造绿色复苏模式,例如,法国采取措施激励各类主体参与国家绿色增长和能源转型;欧盟提出“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等,清洁能源、建筑翻新等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绿色投资将持续增长。

中国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等措施,减排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中国对外承诺的碳减排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此外,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帮助沿线国家建设水电、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各国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团结合作应对。特别是贫穷、脆弱国家更需要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撰稿人大卫·埃克斯坦表示,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共同解决气候问题,更需要国际层面的协商合作,以便在不同国情和利益诉求间寻求平衡,激励各方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本报巴黎3月1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6日 17 版)

(责编:程宏毅、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