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中美应探讨构建良性竞争模式
拜登政府宣布视中国为最严峻竞争对手,延续中国崛起挑战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视角,但也主张避免对抗和冲突。中国一直强调中美应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双边关系。双方思维和表述方式虽有差异,但就一些根本性问题仍有基本共识。当前正值拜登政府履新、中美关系重塑的窗口期,中美应共同探讨构建良性竞争模式。
过去四年,特朗普政府“乱拳出击”给中美关系留下诸多负面遗产。首当其冲就是将中美关系带入恶性竞争轨道。特朗普政府以零和思维处理中美关系,在经济技术、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对华极尽打压、遏制之能事,还试图切断合作渠道,炮制中美脱钩。其次,特朗普政府刻意将两国实力竞争升至意识形态高度,恶意攻击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不仅严重损害两国政治互信,也显著压缩双边关系转圜的空间。第三,美部分政客全然不顾道义准则、充斥自私、谎言与欺骗的“低级黑”手段严重拉低美国信誉,破坏中美对话与合作。
拜登政府已展现回归自由多边主义的姿态,有很大机会扭转或改善上述局面。避免中美关系走向对抗或冲突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鼓励良性竞争的模式和规范,即参与者通过竞赛或合作等方式专注于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而非刻意压低对方,最终所有参与者都获得进步,从而带来整体水平提升的竞争方式。
中美需摒弃易导致恶性竞争的“非赢即输”“非黑即白”式冷战思维,以辩证方法论将竞争限定在有限领域,避免升至意识形态高度,且遵循基本的诚信底线。这是建立高水准、可预测、可管控的竞争模式的必由之路。中美实现良性竞争,不仅有利两国人民,更可造福世界。
经济技术可能成为中美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目前西方一个颇有市场的观点是,中美竞争将很大程度体现为经济规则与技术标准之争,尤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引领未来的高科技领域为突出。中美或许能通过多边机制、伙伴关系等安排构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技术圈和经济圈,形成彼此独立运行的两套标准、两个系统。但事实上,开放与交流已成无法逆转的全球趋势,这类“冷战”式的平行系统说并不现实。良性的中美竞争不应刻意将世界阵营化,而应加强磋商,中美以竞争促合作,以合作展所长,才是理想的模式。
政治外交领域更为敏感复杂。若美国执着于塑造中国制度威胁论,虽然可能一定程度起到凝聚国内和盟友伙伴支持的效果,但其实并不明智。贬损对方制度和价值观的叙事极具攻击性,易激起群体性对抗,将双边关系逼入墙角。中国的哲学文化传统崇尚多元包容,合作共生,认为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与文化传统选择最适合的政治道路。不同制度和治理模式在不同条件下有时成为优势,有时显示不足,故中美在这一领域本无竞争。互相借鉴,不断完善自身治理才是理想的互动状态。
在军事安全领域,中美的确存在潜在地缘战略竞争关系,在一些新兴战略领域也存在比拼。中美在安全领域建立良性关系的关键是分歧管理和危机预防,避免偶发突发的冲突与对抗。中美两军可通过加强实质性对话增进了解、减少误判,同时增加在新兴战略领域的沟通,探索建立一定行为准则的可能性。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核不扩散、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安全事务中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可在多边框架中推进合作,积累互信。
中美皆是有着高度政治智慧和哲学底蕴的国家,理应有能力推动双边关系在试错后纠错,在波折中前行。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