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第八届“丝路学论坛”在京举行

2020年11月01日13:28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讯 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八届“丝路学论坛”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丝路学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构建”,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协办,来自各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多名领导和学者携文参会,共同见证上外丝路学团队三大标志性成果发布,为“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构建贡献智慧力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前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原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周余云,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分别致辞,上外丝路所所长、《新丝路学刊》主编马丽蓉主持开幕式。

杨福昌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以来的累累硕果,认为其有强劲的韧性和广阔的前景。他表示,上外丝路所在倡议提出短短两年内应运而生,成立5年来,取得可喜成绩。据“一带一路”专项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显示,2020年,上外丝路所全国排名第4,学术影响力全国第3,该所发行的《新丝路学刊》在丝路研究中享有盛名。丝路所视野广,关心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及其周边国家的研究,同伊斯兰合作组织联系密切,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杨福昌希望上外丝路所紧跟中央的部署,继续发扬自己的长项,以更广的视角,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周余云对上外丝路学团队的三大标志性成果表示祝贺,认为三大成果的发布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丝路学研究。丝路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跨文化阐释、超时空呈现的特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传统丝路学贡献了新时代的阐释,也为丝路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目前,在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赞赏越来越多的同时,还存在着理解的偏差,丝路学应发挥跨学科、国别研究的优势,坚持动态和静态研究、历史和现实研究相结合,推动丝路学走向世界,整合学术力量,构建丝路学术共同体,把学术优势转化为政策建言。

姜锋在线上向所有与会嘉宾长期以来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尤其是对上外丝路所的支持表示感谢;指出此届“丝路学论坛”主题与时俱进,展现出“一带一路”和国家建设互动的重要意义。

随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别区域分社总编辑高明秀与马丽蓉所长共同为上外丝路学团队三大标志性成果揭幕——2016-2020间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丝路学研究丛书”10部、《新丝路学刊》11期、《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1部。

马丽蓉说,丝路学是关于丝路沿线国别区域问题研究的一门跨学科的百年显学,中外学者不断探索丝路多元文明的交往规律、丝路伙伴关系的相处之道,以及丝路难题的破解之策,故而形成了由文明交往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组成的丝路学研究的学理基石。丝路学实为揭示“国强、路畅、交往密、文明盛”的文明交往规律与“借路传道、依路共处”的伙伴行为逻辑,以及互惠、包容、合作的丝路精神对全球治理所具现实意义的一门学科。此次上外丝路学团队三大标志性成果的发布是中国丝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上外丝路学团队三大标志性成果发布

大会发言阶段,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教授罗林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中国社科院俄欧亚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分别围绕“一带一路”评估与展望、俄罗斯与欧亚问题、避开白令海峡的勒纳河之路等议题进行大会发言。

此次论坛设两大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丝路学研究”和“中国西部周边研究”。学者专家围绕丝路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西部周边地区历史与现实研究等展开研讨。

分论坛一:“丝路学研究”

分论坛二:“中国西部周边研究”

据悉,首届丝路学论坛召开于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此后的7届丝路学论坛分别于上海、北京、摩洛哥等地召开,汇聚全球学者智慧,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大会合影

(责编:徐祥丽、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