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疫情下的中文课程(海外纪闻)

王若冰(寄自加拿大)
2020年07月25日06: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因为在加拿大教授中文的机缘,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学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又渴求学习中文的孩子和家长。特别是在疫情之下,教中文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疫情来袭,加拿大于3月中旬关闭了所有学校,主要课程只能在线上完成,老师们在线教学或播放录像、在网上布置作业。我们几位中文老师尝试使用和研究各种教学软件,重新设计课程,最终实现了把中文课也搬到网上。

  我们把两所幼儿园的非华裔孩子合并在一起上课,每周3次,可以任意选择时间段。因为孩子们的年龄较小,每次网课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上课前由家长帮助调试电脑。就这样,十几名来自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开始了新奇的网上学中文。

  我们设计的网上课程丰富有趣,寓教于乐,通过学习唱儿歌、涂色、认字游戏等形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个印度裔的4岁小朋友学得最认真,每次都提前让妈妈做好准备,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还总是一本正经地给其他小朋友纠正错误,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优秀学生”。

  几个月的网课结束后,孩子们掌握了不少中文单词,会唱多首中文儿歌了。学中文进步最快的,应属那位本地4岁小姑娘的妈妈,每次上课时她都在小姑娘旁边陪读,久而久之,这位妈妈已经可以回答中文问题了。

  除了上述两所幼儿园,我还负责一个由华人孩子组成的中文私校班。这个班有4名学生,年龄在9-14岁不等,两人出生在本地,两人出生在中国。有着丰富海外教学经验的陈校长为班级挑选了中国出版的教材《标准中文》第二册。有教材和教案,方便老师备课,也便于孩子们学习和巩固,但疫情之下,对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网上教学如何能充分利用课本来学习,是我每次课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备课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这个班的每次网课时长1小时,我会根据课文主题或重点词语找到一些视频或相关资料,同时加入绕口令、成语故事等,拓展孩子们的思路。通过制作生词卡、玩认字游戏以及开展个人才艺展示等办法,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介绍中国的各种节日和民俗,教授中国世代流传的诗词歌赋时,更是带着感情精心准备,希望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深植孩子们的内心。

  因为网课上无法用板书教学,我便准备了大量字卡,还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生字卡,互相当老师。没想到,孩子们居然很喜欢这个环节,最让人感动的是睿择同学,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字卡,每天请妈妈跟他一起用15分钟学习中文。这个学期结束时,他从一名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认字小达人,还学会了好几个绕口令、多首诗词和歌谣。而中文基础较好的函知同学,赶在节日前夕给爸爸妈妈做礼物、写中文贺卡,并在最后一堂网课上,念了她写的小作文“中文课的收获”。作为老师,我着实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骄傲,更为他们越来越懂得感恩父母、越来越喜欢学习中国文化感到欣慰。

  我有时在想,我们在海外煞费苦心传播中国文化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汉字或者会说中国话吗?只是为了让他们多掌握一门语言,从而更容易找工作、谋发展吗? 不,显然不是。

  当我用心去体会家长和孩子们背后的渴望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华人家庭是那么渴望归根,渴望让五千年中华文明真正滋养每个海外儿女的生命。我看到的是,一个个不同族裔的家庭,是那么渴望通过学习中文来了解中国文化,揭开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教授中文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大了。

(责编:白宇、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