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搭建中德长久沟通之桥

——专访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弗里德里希

张悦 【德】穆勒
2020年05月06日17:1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博士(Tobias Koch 摄)
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博士(Tobias Koch 摄)

长期致力于中德友好交流的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博士(Dr. Hans-Peter Friedrich),原定于4月的访华行程因新冠疫情被迫取消,但由他参与倡导成立并担任主席的“中国之桥”协会成为两国双边交流的又一个新机制。他与各方携手推动协会的建设。

在接受人民网书面专访时,这位副议长表示要将“中国之桥”打造成两国和两种文化之间长期沟通的桥梁。

谈到当下肆虐全球的疫情,弗里德里希强调,病毒无国界。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面对问题都不能独善其身。人们应当理智客观地看待疫情,并尽快依靠事实和数据厘清一切。我们也应当充分关注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需要跨越国界去寻找解决之道。他表示,中国为抗击病毒做出的努力值得称赞。

在采访中,弗里德里希博士还提及了中国的扶贫发展问题。他表示,中国用40年左右的时间使超过7亿人摆脱了贫困,如此成就足令世人赞叹。

以下为专访实录: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之桥”协会成立的背景和原因?该协会有怎样的愿景?

弗里德里希:我们的出发点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德国和欧洲与中国这样一个在21世纪具有全球领导力的大国开展深入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之桥”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话论坛对双方在多领域所面对的共同挑战加以阐释,探索各种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人文领域的交流。

人民网:作为协会的主要发起人及现任主席,您个人与中国有哪些特殊的故事或者联系?

弗里德里希:通过对中国多次进行访问,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些认识,也看到了建立长期沟通桥梁的重要性和机遇。“大西洋之桥”将德国各州与美国各州广泛地联系在一起,于是我想,在德国与中国之间也建立这样一种联系机制也是一桩好事。

人民网:您曾表示“中国之桥”协会不会就日常政治话题表态。此举是作何考虑?协会将在哪些领域开展工作?

弗里德里希:“中德之桥”致力于在两国和两种文化之间搭建长期的沟通桥梁。这当然也包括政治领域的探讨和辩论,但我们不会涉及日常政治话题和个案。我们将专注于组织专业人士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技术研发、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数字化与企业文化以及一般经济问题进行探讨。我们认为,不仅是专家、领军人物和记者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大、中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代表之间的互动也同样不可或缺。

人民网: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在取得了疫情斗争的阶段胜利后,尽其所能地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了针对中国的“源头论”、“赎罪论”等无端指责。您对此怎么看?

弗里德里希:虽然德国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仍处在疫情之下。人们面对一种全新的病毒产生恐惧心理并希望找到源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病毒无国界,可能在任何地方产生。无论是流感病毒还是艾滋病病毒都没有被贴上国别标签。重要的是,我们应理智客观地看待疫情,并尽快依靠事实和数据厘清一切。当然,这需要时间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来看,我能够确定的事实就是:中国为抗击病毒所做的努力值得称赞。

人民网:德国政府对疫情的控制比较得力,也获得了民众的肯定,特别是死亡率较低,还接收了邻国的病人。您如何评价德国在此次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现?在疫情防控和诊疗方面有哪些可供他国借鉴的经验?

弗里德里希:病毒给每个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由于各国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不同,很难找出通用的解决方案。德国联邦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求限制性措施和应对能力之间的平衡。目前进行数据比较还为时尚早。

通过接收邻国病人,德国展现了欧洲的团结。我们也从其他国家那里通过不同形式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比如来自中国的大批捐赠物资。

人民网:疫情再次验证了中德加强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性。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中德、中欧合作?

弗里德里希:病毒向各个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都提出了挑战。尤其困难的是,各国尚无在此种情况下开展国际合作的先例。目前评价国际合作的成果为时尚早,因为我们不仅要共克时艰,还要做好长期应对疫情后续影响的准备,尤其是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我们需要跨越国界去寻找解决之道。此次疫情告诉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在问题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

人民网:学界人士认为此次疫情是近年来人类遭遇的最大一场“黑天鹅”事件。您认为疫情会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弗里德里希:我认为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充分关注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经济活动在许多国家仍处于停滞状态,这必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可能对一些弱小国家的发展造成困难。如果出现了不是赢家太少,而是输家太多的问题,我们就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否则会对国际合作造成长期伤害。

人民网:尽管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但中国政府仍坚持今年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您如何评价中国的扶贫事业和发展成就?

弗里德里希:中国用4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帮助超过7亿人摆脱了贫困——这足以获得世人的认可和赞叹。我认为中国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绝不能让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首先冲击到弱势群体,而扶贫工作仍将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目标。

点击阅读德文版

(责编:崔越、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