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全球疫情要览(4月9日)

新加坡单日新增病例创新高 印度多地延长“封城”

2020年04月09日13:30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点击图片查阅疫情实时动态

人民网北京4月9日电 综合消息,过去24小时,全球新冠疫情要点如下: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50万例,美国超40万例,依然是全球确诊病例最多国家。面对特朗普威胁停缴世卫组织会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应隔离“政治化新冠肺炎”的做法。欧盟委员会提出延长入境限制至5月中旬。意大利过去24小时治愈病例数创造新纪录。西班牙确诊病例有所回升,西卫生大臣称国内疫情已达拐点。安倍晋三就“紧急事态宣言”作出解释,称坚决避免“密闭、密集、密接触”的“3密”行为。印度确诊病例突破5000例,多地延长“封城”期限。新加坡单日新增病例创新高。

全球确诊病例超150万 美国超40万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8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已超过150万例。

美国目前依然是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截至美东时间4月8日下午6点,美国已经至少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424945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4529例。与大约24小时前相比,美国确诊病例数至少增加了37398例,死亡病例至少增加了2244例。

世卫组织:反对政治化新冠肺炎

当地时间4月8日,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停缴世卫组织会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应隔离“政治化新冠肺炎”的做法。面对这个新出现的危险病毒,不应将其政治化或利用它来取得政治得分。只有跨越政党和信仰等区别,团结一致应对疫情,才能避免更坏的情况出现。

欧盟委员会提出延长入境限制至5月中旬

欧盟委员会8日提议,将入境申根区有关国家的限制延长至5月15日,以进一步减缓疫情传播。

申根区有关国家包括除爱尔兰之外的26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和冰岛4国,共涵盖30个国家。

3月16日,为减缓疫情传播,欧委会提出入境限制,初步期限是30天。3月17日,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召开视频峰会,批准了这一提议。

意大利过去24小时治愈病例数创造新纪录

据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8日发布的数据,截至当天18时,意大利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升至139422例,累计死亡病例17669例,治愈病例26491例。

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负责人、新冠病毒应急委员会专员博雷利当天在例行发布会上说,约50%的治愈病例出现在近10天内,过去24小时治愈病例数创造了一个新纪录,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人数也在缓慢持续减少。

西班牙确诊病例回升 卫生大臣称国内疫情已达拐点

西班牙卫生部8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数据显示,该国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双双回升。

根据西卫生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7日21时,西班牙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6180例,累计146690例,增幅约4.4%;新增死亡病例757例,累计14555例;新增治愈病例4813例,累计48021例。

尽管数据有所回升,但西班牙卫生大臣萨尔瓦多?伊利亚认为该国疫情已达拐点。伊利亚当日在议会的卫生委员会会议上说:“数据已经确认了曲线的稳定和平缓,我们已经达到了拐点,现在正处于一个减速阶段。”

安倍晋三就“紧急事态宣言”作出解释 坚决避免“三密”行为

当地时间7日晚19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家宣布“紧急事态宣言”向东京等7个地区民众做出说明。安倍晋三表示,截止到5月6日的一个月期间,“紧急事态宣言”实施地区将以减少7至8成人与人的接触为目标,从而降低感染扩大范围,希望当地民众尽量克制,不要外出。

关于具体实施办法,安倍晋三表示,除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工种外,其余人员需要居家办公或远程办公;如在特殊情况下一定需要外出办公,则需采取轮班出勤制度,工作人员至少减少7成;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充分距离从而防止飞沫传染;灵活运用线上学习以及线上就医;坚决避免“密闭、密集、密接触”的“3密”行为。

印度确诊病例突破5000例 多地延长“封城”期限

印度卫生部8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8日17时(北京时间8日19时30分),印度新增确诊病例485例,累计5274例;新增治愈58例,累计411例;新增死亡25例,累计149例。

当天印度全国范围“封城”措施进入第15天,由于确诊病例增速较快,多地宣布将“封城”期限延长至4月30日,并提高限制等级,不允许居民外出。

新加坡单日新增病例创新高

新加坡卫生部8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12时,新加坡新增确诊病例142例,创单日新增病例新高,累计病例达1623例;新增1例死亡病例,累计7例。

新加坡卫生部8日宣布,从9日23时59分起,所有从国外返新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证件持有者,都须在政府安排的设施进行14天隔离。

(责编:刘叶婷、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