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亲历故事 见证辉煌历程(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
图为2019年12月,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
图为2019年7月,中国美术馆推出布鲁诺·巴贝的摄影展。 |
图为2019年9月,濑野清水参加东京汉语角交流活动,手捧一本他参与写作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图书。 |
图为2020年1月,伊万·鲍里索维奇·阿尔希波夫在云南玉溪考察时与中方座谈交流。 |
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
(埃塞俄比亚)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
一次次访华经历让我感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使自身保持发展活力
在我担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期间,曾多次来华,前往湖南、四川与当地企业家洽谈投资合作,在北京与高校师生交流对话。之后我作为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主席,经常与中方伙伴商讨非中农业合作情况。一次次访华经历让我感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
中国在过去70多年里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世所罕见。中国成功使数亿人口脱贫,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是非洲农业转型和实现“零饥饿”目标的榜样。
我非常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功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这也反映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上,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这些都是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洲和中国都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中国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减少。这些积极成果得益于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得益于中国造林绿化的积极行动和林草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从中国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制定了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逐步贯彻落实。中国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使自身保持发展活力。此外,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让中国拥有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中国各项事业继续向前。
中国不仅实现自身发展,还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特别信托基金,以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对非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中国已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
2019年12月,我参加了在海南举行的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非中农业合作在非洲农业发展和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技进步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助力粮食增产增收。非洲可以学习中国的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提高粮食自给率。中国在推进改造传统农业和工业化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对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启发意义。
非中在农业方面互补性强,双方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期待,未来非中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贫困治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作者为埃塞俄比亚前总理、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主席,本报记者敬宜采访整理)
在镜头流转间见证中国巨变
(法国)布鲁诺·巴贝
我的镜头里记录着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彩色中国。亲身见证这一巨大变化,让我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坚信中国将创造更辉煌的成就。每一次和中国朋友交流,我总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发展的成就充满自豪,以及发自内心的自信
2019年7月,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摄影展。展出的照片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我在中国拍摄的一些彩色照片,意在向参观者讲述一个个具有时代印记的中国故事。
1973年,我作为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的随行记者,第一次前往中国。当时,我不仅拍摄了两国领导人会面的珍贵历史瞬间,还深入走访中国多个城市,拍下了许多生动画面。
这是我和中国缘分的开始。在近50年的时间里,我前往中国不同地区,用镜头记录下中国的巨大变化。这些照片串联起很多时代记忆和故事,精彩纷呈。从重大历史瞬间到寻常百姓生活,从美丽乡村风景到城市林立高楼,我在镜头流转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巨变。
我的镜头里记录着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彩色中国。1973年第一次去上海时,我在黄浦江畔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一侧是成片的稻田。20年后我故地重游,在拍摄的照片里,同样的位置已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视觉上就能直接感受到上海的变化,而这只是中国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亲身见证这一巨大变化,让我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坚信中国将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每一次去中国,我总会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多去几个地方。这使得我对中国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感触颇深。今天,中国的机场现代又便捷,高铁更是四通八达。上一次我从北京坐高铁到青岛,仅仅用了3个多小时,高铁行驶又快又稳。
回看作品集,不难发现我拍摄的中国画面色彩越来越丰富。不论是人们多姿多彩的服装,还是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中国进步和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每次中国之行都会给我带来惊喜。每一次和中国朋友交流,我总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发展的成就充满自豪,以及发自内心的自信。
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也令我赞叹不已。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很多博物馆不仅举办展览,还开设艺术课程,帮助青少年儿童欣赏和学习艺术。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方面作出了表率。共建“一带一路”为不同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拉近了人们心灵的距离。
如今,我仍然在用镜头记录着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我希望用手中的相机定格更多精彩时刻,也希望能深入了解中国更多地方,用摄影语言将这些美丽的故事传递给更多观众。
(作者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本报驻法国记者刘玲玲采访整理)
中国人民的勤奋进取令人钦佩
(日本)濑野清水
作为外交官,我在中国工作了25年。从市政建设到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获得长足发展。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里获得如此巨大的进步?我认为,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共建“一带一路”将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分享给相关国家和地区,为世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1976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当时,我被日本外务省派往中国学习汉语。我记得当时北京街头,晚上一过8点,商店就关门了,街上人影稀疏。留学时使用过粮票、布票、棉票等配给制的生活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外交官,我在中国工作了25年,曾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使领馆任职。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变化大。记得当时在广州有个说法是,离开一个地方超过3天,回去就可能会迷路。城市面貌变化太快了。短短40多年,从市政建设到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中国发展之快令人惊叹。
中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积极乐观向上。在上海工作时,有一次我的钱包丢了,里面有重要证件,我很着急。没想到几天后,一位中国年轻人给我打来电话,说捡到我的钱包。我原本准备了礼物想感谢他,小伙子说:“总算物归原主了,我很开心。”然后转身走了。这件事虽小,折射出中国良好的社会风尚。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里获得如此巨大的进步?我认为,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奋斗。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了果断正确的措施,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其次,中国人民的勤奋进取令人钦佩。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聪明才智,中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第三,中国实施了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积极对外开放,引进各国先进的设备、技术和资金。1979年7月,中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又将青岛、烟台等14座城市设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1988年,中国决定设置海南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中国通过实施适合自身国情的政策,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取得发展进步。
如今,中国正在将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将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分享给相关国家和地区,为世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责任。日本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应该与中国加强合作。
(作者为日本驻重庆前总领事,本报驻日本记者刘军国采访整理)
中国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俄罗斯)伊万·鲍里索维奇·阿尔希波夫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为见证了中国这些成就感到兴奋。我们祖孙三辈,经历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变化,更见证了中国阔步前行的步伐。中国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中国不只专注于自身发展,同时将自己的发展理念与世界分享,推动实现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
2019年10月1日,我受邀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并且和十几位国际友人登上了群众游行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当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看到广场上人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我的心里无比触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中国人民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有口皆碑。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为见证了中国这些成就感到兴奋。
我从小听着中国故事长大。我的爷爷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是苏联援华专家组的组长,在上世纪50年代率领一大批苏联专家支援中国建设。爷爷曾给我讲述过,那时候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是人民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建设起电力、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产业。父亲小时候跟着爷爷在中国生活。现在,我每年要去中国十余次。
我们祖孙三辈,经历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变化,更见证了中国阔步前行的步伐。我家里还留着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黑白照片上中国的工厂、房屋、街道,跟我现在看到的中国面貌截然不同。难以想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阿尔希波夫基金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俄中之间搭建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和文化交往的平台。
在俄中地方合作交流年期间,基金会跟随俄地方政府代表团访华十余次。2019年,基金会参与了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与俄图拉州建立友好区州关系的工作,促成两国地方企业之间的一些投资合作协议。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两个重要的项目,一是图拉州政府计划建设以中医为支撑的俄罗斯养老中心;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期望依托俄罗斯的冰雪运动优势,在银川等地建设冰雪运动体育场,并邀请俄罗斯专家分享运动员培养经验。俄中合作热情高涨、潜力无限,我们一直在挖掘新项目,让合作领域更加多元化。
去年秋天,我去银川参观了当地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我了解到当地民众如何植树、如何努力维护山水林田湖的生态环境,看到了城市里建设的“绿洲”,这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努力推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均衡发展,坚持推进脱贫攻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中国不只专注于自身发展,同时将自己的发展理念与世界分享,推动实现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世界正在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博大、开放的胸怀,这些倡议和理念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积极支持。
我每次到中国都喜欢拍一些照片作为记录。这些照片里,有中国美术展、俄中文化交流等活动场景,有中国的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还有参观过的高科技企业等。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希望能在中国发现更多的惊喜。
(作者为阿尔希波夫基金会主席,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屈佩采访整理)
电子信箱:rmrbgj@people.cn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0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