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特写:消失的送水车

2020年01月17日10:52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加沙1月16日电 特写:消失的送水车

  新华社记者陈霖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南部的纳赛尔村再也听不到送水车的喇叭声了。当地一些孩子拉着水箱在街上跑来跑去。不远处,中国援建的两座水塔高耸在那里。

  一周前,中国援建的两座小型海水脱盐加工厂在纳赛尔村正式投入使用,纳赛尔村及附近村落1.7万多名村民正式告别多年来的“饮水难”问题,当地再也看不到送水车运送淡水的场景。

  加沙地带毗邻地中海。近年来,当地淡水资源面临枯竭。而沿海地区含水层盐分极高,当地饮用水的含盐量陡然升高,不但味道苦涩,还导致居民心脏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

  由于管理不规范和价格高等原因,海水脱盐设备没有在加沙地带广泛普及,穿街过巷运送淡水的收费送水车应运而生。

  50岁的阿布·朱达靠在椅子上长长舒了一口气,作为12个孩子的父亲他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一笔家庭支出。送水车每个月20谢克尔左右(约6美元)的费用虽然不多,但对他和当地居民而言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因加沙遭以色列封锁,当地经济不振,居民失业率接近60%,一半以上居民没有收入来源。

  “以后可以免费喝水了,再也不用等送水车了。”朱达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刚刚打水回来,正将水灌入水桶。“我们这里穷乡僻壤,之前村里不少人因付不起水费,只能喝水龙头里不干净的咸水。”

  加沙地带居民每年用水总量为2到2.2亿立方米,而当地年降雨量不超过4500万立方米,当地90%居民将脱盐后的海水作为唯一的淡水来源。

  联合国曾在报告中指出,加沙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如不实施援助项目,可能几年后这里不再适宜人类生存。

  傍晚,9岁的贾米勒走在田间的路上,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矿泉水瓶,身后簇拥着他的弟弟妹妹们。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准备到村中心的取水处取水。

  贾米勒告诉记者:“以前都是爸爸打电话把送水车叫到家里,然后用水管把水导入大水桶。自从村里有了脱盐加工厂以后,我和弟弟妹妹们每天跑几趟打水,这样就能帮上爸爸妈妈了。”

  巴勒斯坦“给予”慈善协会书记伊马徳·阿迦说,在纳赛尔村修建两座小型海水脱盐加工厂是中国政府资助的项目。

  纳赛尔区区长穆罕默德·阿述尔说,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该项目解决了偏远地区贫困居民用水难的问题,推动了当地民生事业发展。

  日薄西山,纳赛尔村逐渐入夜。月光下的脱盐加工厂附近仍旧热闹,因人员往来频繁,这里已成为村民们新的聚集地。

(责编:孙畅(实习生)、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