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辽宁钱家沟满绣扶贫:穿针引线织就致富路

徐祥丽 何卓彦 翟转丽 茉莉
2020年01月08日15:1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一场雪过后,小小的钱家沟村更显宁静。村文化中心的满绣车间里,十几名妇女在绣架前一针针勾勒着云纹图样。45岁的孙凤玲坐在后排缠着金线。“我现在还不咋会绣,先来帮着缠缠线,一天挣二三十块钱,也比打麻将强!”屋里响起了爽朗的笑声。“说的是大实话!”吴楠说。

钱家沟村位于辽宁省法库县南部,是一个比较原生态的小山村,全村共有260户900口人,主要以种植玉米、饲养散畜为业,年人均收入约7000元,属于比较贫困的地区。

2018年8月,正在村头跳广场舞的吴楠,遇到了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张云路。从此,“盛京满绣”走进钱家沟村,改变了农民绣娘的生活。

“老师”吴楠:第一书记找到了正在跳广场舞的我

“那时我们都在那跳舞,第一书记就来了跟大伙儿说起有个满绣,问有谁愿意参加。我对刺绣有点兴趣,就报名了。”吴楠这样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张云路的情景。当时吴楠是钱家沟村唯一一个报名的,她跟着项目对接公司“盛京满绣”学习考察了一个多月。

吴楠和妇女们一起在钱家沟村满绣车间刺绣。她是村里第一个学满绣的人,也在第一书记和绣娘们之间架起了最早的一道桥梁。

吴楠成了钱家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成后她开始在村里的微信群宣传。看到了甜头,钱家沟村20来位绣娘加入了满绣车间。经过一年多,“盛京满绣”项目就为村民增收40余万元。

车间开在村里,妇女们既不耽误带孩子做饭,一个月又能多一两千元的收入。“看着娃、绣着花,既养自己又养家。”

绣娘杨雪:就像从低谷一下被拽到崖上了

杨雪也是通过吴楠找到的工作。记者在沈阳“盛京满绣”车间见到她时,她正在绣一件盘金线的龙袍。

满绣服饰

皇帝的龙袍上绣龙,后妃的服饰上绣凤,宫廷的官服上绣补子……盛京满绣是是沈阳独有的一种刺绣技艺,也是中国清朝皇族刺绣,被列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钱家沟绣娘杨雪接受记者采访。因为手艺好,她已经在沈阳“盛京满绣”公司上班。

杨雪也是钱家沟人,因为手艺好,她已被公司选拔为正式职工。杨雪除了种地,也做过饭店服务员,打过零工。经过吴楠的介绍,她接触满绣,出师第一个月就拿到了一千多块钱。“现在孩子上学的费用,还有家里基本零用钱都是我在出。”杨雪自豪地说。

除了收入,杨雪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我现在出来了,跟以前接触环境不一样了。原来干服务员,受点白眼儿或者说的什么话都得忍着,现在有了一门手艺,还能去教别人,那种感觉就像从低谷一下拽到崖上,提升了,有成就感了。”

孝女胡井波:我感到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49岁的胡井波父母都年届90,父亲患脑血栓,除了要在家伺候,她还要负担大笔的医药费开销。做绣娘不用离家,还有每月一两千元的收入,令她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我感到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胡井波说到这,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钱家沟绣娘胡井波与父母在一起。满绣项目进村,让她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又能补贴他们的医药费用。

满绣车间进入钱家沟村一年多的时间里,绣娘人均年增收约2.5万元。村民家庭收入水涨船高的同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妇女们没事就到小商店打麻将,现在都是到绣房研究刺绣工艺。

满绣手包

不过好事也不是真的“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一书记找上吴楠是经过“预谋”的。张云路说,到“盛京满绣”公司商议扶贫项目之后,他要找一个“既有组织能力,手上又得有活儿的”来做带头人。经过找其他村干部询问,知道吴楠在村里比较有号召力,领着姐妹们总跳广场舞。这样才找到了项目的村民“领头人”。

钱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云路。正是通过他的穿针引线,满绣扶贫才落户在了钱家沟,也改变了吴楠、杨雪们的生活。

经过一位位驻村第一书记的“穿针引线”,满绣在农村绣娘手中变成旗袍、团扇、绣片、披肩、枕套、钱包、手袋等,为她们织就了灿烂的生活图景。以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盛京满绣公司已先后在辽宁省和河北省建立了106个盛京满绣扶贫车间和刺绣基地,各扶贫车间的订单已经排到2021年,带动1623人实现脱贫。

经过70年的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从1978年至2018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7.7亿人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将成为历史。

钱家沟村几位绣娘对人民网“看见中国”融媒体工作室采访团队道出的心声,正是奔向小康最后一公里路上的生动注脚。

“以前我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现在有的管我叫老师。挺有成就感。”——吴楠

“以前只是听说咱们国家有扶贫的政策,感觉离自己很远,现在实实在在感觉到了。”——胡井波 

(责编:徐祥丽、贾文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