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精神根基 唤醒文化基因
新加坡为何坚持不懈推广华语40年?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讲华语运动”40周年庆典上致辞 。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东南亚国家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入口,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走在新加坡街头,会看到很多张华人的面孔,有的人以此判断新加坡大部分人会说华语。其实不然。新加坡是由多个族群组成的国家,华人占比超过70%,但国语却是马来语,华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新加坡总理也积极呼吁并鼓励民众使用华文华语,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指出,学习华语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根和文化”。有关学者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文化和文明的认同对社会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找到精神的根基和皈依。
两任总理强调“要了解自己的根”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生前曾提到,要在新加坡生存,不会英语固然会很辛苦,不会华语却一定会追悔莫及。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崛起,而是因为“你要了解你自己的根”。
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上个月举行的“讲华语运动”40周年庆典上,李显龙在演讲时说,学习华语不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根和文化,这也能帮助大家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李显龙还提到,学习华语还能够为和中国沟通时带来实际的好处。
跨度半个世纪的两任新加坡总理,都提到“根”。了解自己的“根”和文化为何如此重要?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玉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加坡的建国历程与对华语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分不开。语言不只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的语言蕴含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也记录着民族历史、社会记忆,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基因。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而言,掌握自己的语言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前提。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鼓励学习华语在一定程度上,既表现出新加坡以文化凝聚社会、国家共识的现实需要,也体现出新加坡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认可。他表示,中华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5000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在海外不同华人社区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新加坡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还是非常强烈的。
“文化和文明的认同对社会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找到精神的根基和皈依。没有对群体的认同感、没有对民族的归属感,这样的人不仅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还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张颐武对人民网记者说道。
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
新加坡重视推广华语。1979年李光耀发起“讲华语运动”,鼓励新加坡华人多说华语,少说方言,在不同方言群体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语言桥梁。到了1990年代,“讲华语运动”着重鼓励讲英语的新加坡华人多讲华语。
世界各地的人正在积极学习汉语。“他们都知道,如果要在中国工作、与中国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学好华语。”李显龙在“讲华语运动”40周年庆典的演讲中如是说。
正如他所言,如今,会说华语也成为新加坡人在中国工作的“加分项”。李显龙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新加坡人在中国的例子。例子的主人公叫黄加勇,刚到中国时,不能说流利华语使得他经常碰壁。后来,通过使用华文华语,他不仅表达流利,还掌握了专业术语,可以用华语与中国人商讨合作及法律合同。
诚然,不仅是新加坡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亿外国人正在学习和使用汉语。2019年,俄罗斯把汉语列为可供选择的高考科目;2008年至2016年期间,澳大利亚汉语学习者翻了一番,达到17.3万人;法国中学里,汉语是过去十年间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一门语言……
亚瑟夫是一名在北京生活并工作的古巴人,他并非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但深感中华文化之美。他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哲学画。比如道德的“德”字:“人心里一直有双眼睛在观照自己的言行,这就是‘德’。用画面诠释字义,意境美而蕴意深,充满哲学意味,这样的文字我认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