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虹滨:勇闯核事故“鬼域”的中国大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73年,吴虹滨离开了生活了近五年的红光农场,到北京读了几年大学,便开始了长达33年的外交生涯。期间20多年生活、工作在国外。回首从普通外交随员到中国驻外大使的历程,品味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和甜酸苦辣,居然有一种“洋插队”的感觉。吴虹滨说,“因为回想往事,最先想起的总是自己遇到的最苦、最累、最惊险刺激的事儿,就像当年农场生活的回忆,苦涩多于甘甜。”“检视自己这么多年的作为,也深深感到是那片红土地和那些一生劳作、生活在那片红土地的人们塑造了我坚韧的性格、不怕吃苦的作风和最基本最宝贵的东西——做人的道理。”
近日,中国前驻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大使吴虹滨接受人民网采访,回顾驻外经历,感怀外交人生。
勇闯核事故“鬼域” 没给红土地丢脸
1979年初,吴虹滨首次出国,到驻苏联大使馆工作。到了莫斯科没多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苏联政府组织的学生抗议队伍很快包围了中国大使馆,彻夜地吆喝,往院墙和窗户上扔墨水瓶。当时中苏关系正冷,苏联警察不插手站着看热闹。为了使馆人员的安全,使馆领导下令不许外出,全馆只有吴虹滨作为行政办公室的采购员天天开车出去,因为一百多人等着吃饭。吴虹滨说起了当时的感受,“那时虽有为国争光的冲天豪气,但穿过愤怒的人群时心里还是很紧张,挨了打可没处说理去。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没过这种场面。”
2006年,吴虹滨在白俄罗斯任大使。时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周年,受邀请去重污染区考察,实际上是这是表明中国政府对受核污染困扰的白俄罗斯政府的支持和对无辜受害百姓同情的机会。明知 “新生儿都是怪胎”、“老鼠长的有猪那样大”之类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但是要进入核污染区,吴虹滨心里还是沉甸甸的。当进入离被封闭的核电站只有几十公里的重灾区时,只见公路两旁森林和田野郁郁葱葱,一幢幢农舍保存依旧,门窗都被钉着木条封死,地里停放着拖拉机、汽车,一片田园景色,可就是不见人,“鬼域”看得令人毛骨悚然。吴虹滨想直抵边界眺望在对面乌克兰境内的核电站,却被陪同的官员坚决拦住。因为再往前是生命禁区,连白俄罗斯首都的官员也没人敢像中国大使如此深入核污染区。吴虹滨当时的想法就是“红土地里走出来的人,没给它丢脸。”
三进明斯克 感喟时局动荡
2005年,距二进白俄罗斯十年之后,吴虹滨被任命为中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大使,开始了三进明斯克的生活。
卢卡申科就任总统后,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老百姓对物价上升有怨言,但是在独联体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经济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白俄罗斯的情况就算是好的了。到2003年,在联合国发展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白俄罗斯占第53位,超过了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主要国家。
卢卡申科总统对内坚持稳定优先、人民生活优先,对外首先保持与俄罗斯特殊关系的做法,引起西方国家极大的不满,把卢卡申科视为“眼中钉”。2006年3月白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卢卡申科决定竞选连任,西方国家也决心趁机大闹一场,搞掉卢卡申科。吴虹滨和白俄罗斯人民一起经历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颜色革命”。
选举还没开始,受西方控制的媒体就大肆宣传卢卡申科必定作弊。吴虹滨曾对几个西方国家大使说,支持卢卡申科的主要是工人、农民、军人和退休者,屈指算算这些人就占了人口的70%,所以卢卡申科不用作弊就可以稳操胜券,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3月19日投票,白天较平静,关键是当天晚上。果然,晚上选举委员会宣布初步统计结果,卢卡申科已获得82%的选票。吴虹滨回忆,“早已蓄势待发的反对派立即出动人马涌到明斯克市中心广场,号称有5000人,鼓噪得惊天动地。由于当局早有警告并调派大批警力到场,集会的人没敢按计划冲击政府大楼,没有堵塞交通,也没敢和警方冲突。” 到半夜,老天爷不帮“民主”的忙,送来漫天大风雪,气温骤降,集会的人群渐渐散去。
第二天,独联体观察团和应邀前来的中国观察员小组分别公开声明,认为总统选举是公开、透明的,欧安组织观察员小组则完全否定选举结果。中午卢卡申科举行记者招待会,一开始就宣布:“人们所说的、某些势力精心准备的革命在白俄罗斯失败了!”3月20日晚上市中心的胜利广场有2000人集会,又重演“颜色革命”的老版本,在广场上支起了帐篷。几个欧盟国家的大使竟然不顾身份到场为集会者打气。警察不干涉,这些人闹了一夜,觉得没趣,也就自己散了。21日更是清冷,仅200多年轻人聚集在广场上。警察仍不予干涉,但拉起警戒线,不允许往广场里送任何东西。这些追求“民主”的年轻人闲极无聊,竟然在广场上乱扔垃圾、撒尿,引起市民极大的反感。吴虹滨回忆,“我到广场附近去观察,只见在广场一角聚集了一二百人,摇动着前政权的旗子高声喊叫。周围用长枪短炮忙着拍摄的记者倒有好几十人。路过的人们步履匆匆,也没人去围观。估计明天欧洲各国的电视上,白俄罗斯首都肯定又是彩旗飞舞、群情激昂。”
卢卡申科再次当选总统后,美国率先表态不承认,西方国家集团一拥而上,以违反人权、不民主为由对白俄罗斯实行制裁,逼迫卢卡申科下台。美欧国家不承认新总统,却不忘往白俄罗斯派大使,只是这些大使到任后都不向总统递交国书,只给外交部打个招呼就开始积极活动了。此时白方还无力与整个西方集团对抗,只好暂由他们胡搅。吴虹滨说,“我看一位来自西欧国家的大使似乎不懂外交,就问他过去是做什么的,身为大使他不交国书,也不与政府往来,那么主要职责是什么呢?这位外交同行自豪地说,他过去是画家,现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民主、维护人权!”
社会的正气终归是主流。年轻的新婚夫妇还是到城市中心的长明火前献花,向为保卫祖国献身的英雄致敬。在5?9胜利日、独立日等节日游行时,人们高举国旗和苏联时代的旗帜,甚至举着列宁和斯大林的肖像在全国的城乡游行集会。队伍里总是有人顶着自己年幼的孩子,也有祖孙三代一起行进。有时,卢卡申科总统还会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走到游行队伍中,和人们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亲历涉台斗争 警告白企业不能“脚踏两只船”
在苏联刚解体的混乱年代,台湾当局趁乱在白俄罗斯插了一脚,开设了“台北驻明斯克办事处”。卢卡申科总统当政后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但白俄罗斯政府高层还是有人频频与台湾来往,白外交部的态度也很暧昧。吴虹滨一方面坚持凡自己和其他中国外交官参加的活动不得有台湾代表在场,一方面加紧做白政府,特别是总统府的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履行两国建交公报,尽快驱逐台湾的代表。在国防部和克格勃,吴虹滨告诉白方官员,有企业在向台湾出售用于军事的产品,这是对友好中国的潜在威胁,要他们采取措施。对几个向台湾出售微电子产品的企业,吴虹滨既交朋友也警告他们:“这是在提升台湾的军事能力,大大超出正常贸易的范围,而他们要想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就不能脚踩两只船。”在做了大量工作之后, 2006年新年伊始,台湾当局“主动”宣布,因“业务量太少”,立即关闭“台北驻明斯克办事处”。
2009年,卢卡申科总统访问土库曼斯坦。在国宴上,吴虹滨受邀走到台上为两国总统敬酒。卢卡申科总统还记得他,对土库曼斯坦总统介绍说:“这是个好人。” 吴虹滨开玩笑说,“总统先生,我在白俄罗斯工作的时候,我们两国高访少,大合作项目少,怎么我一走,什么都干起来了,这对我不公平啊。”卢卡申科总统笑着说:“但是你们这些大使做了铺路石,发挥了重要作用。再说,能见证这段历史就是幸福的。”
“作为外交官,自然免不了品尝撰写调研电报时的搜肠刮肚,经历外交谈判时的唇枪舌剑。苏联解体后,他先后在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当大使,登上过冰天雪地的帕米尔高原,也深入过酷热难耐的卡拉库姆沙漠。能够伴着欢快的音乐和当地百姓起舞,也听过枪炮和炸弹的轰鸣。其间更因为职责所在,在双亲分别病重和去世时都未能陪护、送葬。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是外交官难以回避的考验,但是能够成为新中国外交队伍中的一员又是何其有幸。”吴虹滨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