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新中国成立70年“大使说”系列报道——

吕凤鼎回忆在密克筹建大使馆的艰辛往事

贾文婷、实习生李婷
2019年11月06日19:4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2004年吕凤鼎向瑞典国王递交国书前留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73年春天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吕凤鼎进入外交部,先后在外交部翻译室、美大司、驻外使馆和中央外办工作,曾担任过中国驻尼日利亚、瑞典大使。2013年退休后,仍担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

回顾在外交战线的岁月,吕凤鼎称自己为“外交老兵”。“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外交的大发展。我也从一个普通翻译逐步成长为一个高级外交干部,并有幸为中国外交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每当回顾往事,我都会为党对我的培养和国家对我的信任由衷地感激。” 吕凤鼎说。

意外走上外交官之路

吕凤鼎出身贫寒,祖辈务农为业。在缺衣少粮的年月,受到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吕凤鼎出乎家人预料、走进大学殿堂。从未想过“学外语,搞外交”的他,却意外地走上了外交之路。

高中毕业前,吕凤鼎的高考志愿是中文和新闻。但学校领导根据他的各科成绩,不容商量地“鼓励”他填报北京外国语学院。

由于在高中时学的是俄语,吕凤鼎到外语学院后才开始改学英语。与那些在中学阶段一直学习英语的同年级同学相比,吕凤鼎透露自己的基础较差,“可是,外交大发展的形势,还是把我和与我相似的一班同事招入了中国外交队伍的新军。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我还成为被分配到外交部翻译室英文组工作的三个新人之一。”

所有这些“意外”的发生让吕凤鼎开始认真考虑将外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如何不断提高自己,为祖国外交做出应有贡献,也成为了吕凤鼎的努力方向。

“我入部工作的前十年是我外交人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坚定了自己向老一辈外交家看齐,在外交战线奋斗终身的决心,并努力学习知识、积累能力,从而为自己在今后的外交工作进步发展打下尽可能厚实的基础。”吕凤鼎说。

在翻译室英文组工作的五年时间里,为了“恶补”英语,吕凤鼎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在被派往驻冈比亚使馆工作时,吕凤鼎不仅担任大使翻译,还兼做办公室、研究室甚至商务处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充分利用小馆晚上事少的特点,经常在蚊帐里抓紧学习,四年时间几乎看完了使馆图书室里所有值得阅读的图书。“这为我后来的外交生涯提供了难得的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日后外交生涯的每一件成功,与我入部后的前十年的艰苦奋斗和积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吕凤鼎说。

回首外交往事,吕凤鼎表示自己的外交生涯经过成功与失败,品尝过酸甜与苦辣,并和人民网记者分享了其中的几段难忘经历。

在南太平洋岛国上空升起五星红旗

1989年9月上旬,吕凤鼎作为驻澳大利亚使馆研究室主任,陪同大使张再,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谈判建交事宜,密方希望中方在密首都建大使馆。

密克当时刚从美国独立,陆地面积较小,全国总人口不足十万。环境与世隔绝,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简陋,百废待兴,是当时密克的真实写照。

据吕凤鼎回忆,在密克建馆是一个相当艰苦的任务。根据当时的规定,这个馆只能有一两个外交官,因而对派谁去执行这项任务是国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外界普遍不解的情况下,吕凤鼎主动提出调馆前往。次年,他和夫人携带钱其琛外长的介绍书和5万美元建馆资金的金卡,启程赴密克罗尼西亚赴任,正式开始了一年半的“夫妻店”使命——在密首都建立大使馆。

谈及为何主动提出愿意离开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优越的澳大利亚远赴密克建馆时,吕凤鼎告诉人民网记者:“一是,我曾经当过主管处的处长,又是到密克参与建交谈判的主要工作人员,无疑是最符合要求条件的人选,我不去谁去。二是,外交工作战线很多,一个合格外交官应该积累各种经历。”

谈及赴密克建馆的“苦差事”,虽然吕凤鼎夫妇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到了密克才感到困难远远超出想象。

建馆任务主要包括三项指标:一是要找到合适的馆舍,二是要购置开馆的各种设备,三是要与驻在国相关机构与人员建立起通畅的联系。吕凤鼎回忆道,“后两项的完成都很困难,但比起第一项来还是容易得多。在当时的波纳佩,很少看到高于两层的楼房,几乎全被其他使馆和外国公司抢在前面租用。”

为了让使馆尽快运作起来,吕凤鼎当时只能先在旅馆里租了连住带办公的两个单间,来临时解决这个棘手问题。“三个月后,我们在湖景旅馆的窗外安装上旗杆,升出国旗,发出照会,举行了开馆仪式,在密克引起很好的反应。当我亲手升起五星红旗,看着它在南太平洋上空迎风飘扬的时候,我心中的激动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啊。” 吕凤鼎说。

在为建馆奔忙的同时,吕凤鼎也从没放松使馆的各项外交工作。当时吕凤鼎夫妇分工合作。吕凤鼎兼管了普通使馆里大使、参赞、研究室主任、领事部主任、办公室主任、大使秘书、办事员、打字员、司机的工作,夫人则负责对外接待兼后勤总管。有意思的是,由于当时密克首都没有中餐馆,使馆就成了总统和一些高级领导人品尝中餐风味的唯一地方,因此他偶尔也会反串当厨师。

短时间内,驻密克使馆宴请过密克的总统、副总统、议长、外长等高层朋友,均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对于我开展对密克高层的工作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我与他们建立的工作关系与友谊,成为中密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天,当我看到中密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心里仍然充满了欣慰之情。” 吕凤鼎说。

在困境中打开中尼关系新局面

1995年,吕凤鼎向尼日利亚国家元首阿巴查递交国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回忆在尼日利亚的常驻日子时,吕凤鼎至今充满着怀念。“我始终认为,这是我外交生涯中最高潮迭起的时期,也是我最为引以为豪的时期。”

1995年2月20日,吕凤鼎赴尼日利亚担任全权大使。自七十年代以后,尼政局不稳,社会动乱,使它成为一个出了名的难治之邦。尤其在阿巴查军政府1993年执政以来,尼国内矛盾不减,西方制裁加剧,政局更加动荡。外交界也早把尼日利亚视为畏途。且当时中尼关系在过去的20年中长期徘徊不前,“不冷不热”,亟需改善而又困难重重。吕凤鼎当时肩负着改善两国关系、扭转两国交往发展乏力局面的重任。

谈及如何改善两国关系时,吕凤鼎表示当时使馆主要以经贸领域为突破口,既能绕开政治性的难题,又可契合尼军政府迫切希望以发展经济体现其政绩的思路。但因为西方公司对尼日利亚工程承包市场的长期垄断以及尼方没有对中国相关公司的承包实力没有建立起信心,因此中国在尼注册的公司没有拿到一个项目。

为了转变这种不利状况,中方一方面积极向尼方宣传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推介中国相关公司的实力,另一方面多方了解尼方为改善经济形势将采取的措施,聚焦相关领域。最后吕凤鼎成功带领团队与尼方谈判,尼方与中国中土公司签订了对尼原铁路系统修复和改造的合同。尼方为此支付总计为5.287亿美元的承包费用。这创造了中国公司到那时为止在全世界上赢得的单项承包合同最大额度的记录。

这一签字在尼日利亚引起很大震动,其影响很快就超出了铁路承包领域。紧接着,中尼双方又就输电、公路、筑坝等项目签订大额合同,使中尼经贸合作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两国关系气氛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吕凤鼎还带领团队抓紧机会做军政府、各政党、各界要人的工作,努力把双方经贸合作的影响扩展到两国关系的各个领域,也取得了积极成果。1998年,尼日利亚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军政府还政于民,对华关系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显示了中尼关系的新面貌,见证了吕凤鼎几年来对尼工作的真效果。

吕凤鼎认为,能在尼打开局面,交友的作用不可不提。“与军政府打交道,不与军政府领导人和军队高层适度交往,作为大使是不行的。我与尼日利亚军人总统阿巴查多次会面会谈,既增加了他对我国和我国政策的理解,又推动了两国之间相关问题的解决,成为中尼关系发展取得突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我与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的结识和友谊,也在尼政局发生大变动之际对中尼关系发挥了稳定剂的独特作用。”

在瑞典给外交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2004年9月,快到58岁的吕凤鼎踏上了出使瑞典王国的征途,这是他外交生涯的最后一任常驻。

中瑞1950年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总体上尚算平稳。但瑞典作为西方世界的一员,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一直较深,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受到干扰。如何将两国关系改善的微弱势头延续下去,并设法加以巩固和加强,从而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走出低谷,踏上稳定发展的坦途,成为了吕凤鼎的驻外任务。

在如何扭转中瑞关系的落后局面所做的积极努力上,吕凤鼎向人民网记者分享了一个例子。2007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瑞前,根据双方商定的日程,访问将赴哥德堡参加庆祝哥德堡号重访中国返航的庆典活动。可是国内有关部门出于安全考量,有意向改变访问哥德堡日程,并就此征询使馆意见。使馆根据实际情况,并从访问效果考虑,展示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及时提出了不主张改变日程的意见,受到最终接纳,避免了此访不必要的波折,对保证访问圆满成功做出了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这件事也为我外交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吕凤鼎说。

2008年初,吕凤鼎奉调回国,离别前他写了一首给送行同事的诗,“漫道天涯鹤影单,三年功满赖群贤。世间苦重人离别,天上偏轻月缺圆。奉使未辞千日累,放归早许半生闲。诸君年少当珍重,万里长征莫畏难。”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驻瑞的感受,还有他对整个外交生涯的感受。

退休后的生活  多姿多彩

2013年从外交阵线退下来后,融入血液里对外交的热忱让吕凤鼎没有停下脚步。 “作为政协外委会委员、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凡是要求我做的事情,我都要义不容辞地去做。我的外交脚步甚至走到许多我过去没有走到过的地方。外交的成功,国家的发展,一直是萦绕我心中的殷切期待。”吕凤鼎说。

业余之际,上网成为吕凤鼎打发退休后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在人民网的粉丝达到60余万,在新浪网的粉丝也有20余万,不仅曾被评为人民网年度十大微博,后来又被评为十大公务人员微博。在网上,吕凤鼎跟踪国内外大事,联络朋友,发表看法,尽可能地发挥有益于社会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吕凤鼎也拾起了中国传统诗词和书法的早年爱好。吕凤鼎说,练习书法是近十年花费时间最多的爱好,希望通过练习尽量接近古人古帖,在锻炼身心的同时为传承中国的传统书法文化做出自己的探索。他的作品在对外交往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受到不少人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吕凤鼎的作品已经被赠送给美国、欧盟、拉美和中国周边不少邻国的朋友。

“有朋友对我说,他们认为,我的外交生涯丰富多彩,我退休后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对此,我很受用,因为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吕凤鼎说。

(责编:贾文婷、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