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汽车合作前景广泛
人民网柏林9月27日电(记者冯雪珺)9月12日至22日,两年一届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举行。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家展商,围绕“驾驭未来”主题,带来了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出行服务、无人驾驶、智能车联网领域的最新动向。在全球气候变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趋于产业链全球化的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中国电动车异军突起。”德国媒体与业界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中国,加强中德汽车合作势在必行。
与上届车展相比,本届参展商减少了约200家,展出面积也减少了16%,只有16.8万平方米。此外,今年车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反对声音。在车展迎来公众开放日的首个周末,2.5万抗议游行者以步行、骑自行车的方式,聚集在展会的几个主要入口外,呼吁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欧宝前CEO诺依曼甚至在观展后断言:“2021年将不会再有下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一些汽车行业媒体指出,车展规模的“缩水”侧面反应出全球汽车行业身临销售危机。企业咨询公司安永调查全球16家主要汽车生产商显示,大部分公司都呈现营业额上升、利润下降的瓶颈情况。安永汽车专家彼得·富斯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硬脱欧”可能性持续增大,都给销售市场和行业信心带来重击。
有“汽车教父”之称的德国著名汽车经济专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杜登霍夫告诉本报记者,本届车展日均6万人次的访问量,证明大众对汽车的兴趣丝毫未减。参展商的减少、全球销售情况停滞的内因,是传统汽车工业已经走到了转型的档口,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刺激。
“我们离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还有很大距离。”在本届车展开幕致辞中,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百年汽车工业正处于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变革阶段,向新能源方向转型需求迫切,政府和产业界必须密切合作来推动这项艰巨的转型任务。杜登霍夫表示,在汽车工业转型道路上,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上先行一步,如果德国想守住汽车工业的领先优势,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望向中国、拥抱中国的合作伙伴。
车展期间,第三届中德汽车大会在奥迪汽车总部——因戈尔施塔特举行。正直法兰克福国际车展期间,大会吸引了300余名来自中德汽车产业商界高层、政府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围绕汽车产业转型趋势,深度讨论了中德合作机遇。
“德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诺贝特·德雷斯勒指出,中国在公众交通领域、在电池研发生产领域是领先的,如果德国想要在2025年实现电动汽车生产占比25%的目标,有必要与中国进行合作。
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指出,中德两国产业合作逐步呈现结构性升级。一方面,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让大众、宝马、戴姆勒等企业在华合资合作进入新阶段,特斯拉在华设立独资企业,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与中国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涌现大量产品与服务创新,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领域,优质创新企业和技术、产品、供应链跨境合作不断推动两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优质产品和市场需求的自然结合,促成了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的紧密纽带。”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商处公参王卫东指出,近期由于内部结构转型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德国汽车行业整体面临发展困境,汽车制造商下调盈利预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受波及,在这样的形势下,德国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市场,中企也希望深化同德方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