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大使说”系列报道——
孙海潮:在中非三次组织紧急撤侨的中国大使
从1977年到2015年退休,孙海潮为中国外交事业奋斗了近40年。他曾担任中国中央外办参赞、驻法国公使衔参赞、驻中非特命全权大使。从初出茅庐的外交新人成长为身经百战的驻外大使,他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国的外交事业。
孙海潮在法国工作时与法国时任总理德维尔潘合影
改革开放四十年见证中法发展今昔之变
1977年,孙海潮从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西欧司二处(法国处)工作,先后参与了法国总理、希腊总统、西班牙国王,法国总统特使,以及法国前总理时任巴黎市长希拉克(后再次出任总理和总统)的访华接待工作。
1978年1月,时任法国总理雷蒙巴尔访华,中法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协定》。这份协议是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与西方大国签署的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外交新兵,孙海潮参与了接待雷蒙巴尔访华的全过程,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也感受到了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实质关系的迫切愿望。
1978年10月下旬,北京市交通考察组赴法国考察,孙海潮被借调担任翻译,这是孙海潮第一次去法国。出国前,孙海潮在公安部借了服装,还领了三四百元的置装费去买了“三接头”皮鞋和衬衫。
从百废待兴的祖国到以繁华著称的法国,从数百万自行车洪流的北京街头到车水马龙的香榭丽舍大道,从许多商品仍在凭票供应的商店到物品极为丰富的超市。眼前的一切令孙海潮极为震撼,内心反差很大。在从巴黎给爱人发回的明信片中,他简单地写下这样的字句:“铁塔的高耸,香榭丽舍的繁华,超市的物品和人流,道路上车流如梭。”
回国后,在与领导谈及法国之行时,孙海潮怯生生地用法语说:“巴黎比北京漂亮”,领导听到后站起来用中文回复他:“漂亮多了!”
从1978年至今,四十年过去了。巴黎还是当年的巴黎,不仅没有改变甚至还要更破败一些,受“黄背心”运动的影响,香榭丽舍大道集百家商场被烧得面目全非;而北京却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如今的北京,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过巴黎。孙海潮动情地说:“我出国后时常怀念国内的住房交通食物等便利和丰裕,现在冲口而出的一句话当是:北京可比巴黎漂亮多了!”
驻法十二年 亲历中法关系风云变幻
孙海潮夫妇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前留影
孙海潮曾先后两次到中国驻法国使馆长驻,前后一共驻法十二年。这期间,孙海潮见证了中法两国交往的一个个历史性时刻,对中法关系也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认识。
1979年12月,孙海潮首次到中国驻法国使馆长驻。从机场接送、门口值班、帮厨、设备维修,到信件处理、礼宾安排、翻译等,孙海潮接触到了所有的工作。其中有一年多时间,使馆的国旗由孙海潮负责升降。“每天清晨,我都提前赶到使馆,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拉上旗杆顶部,看着她在巴黎上空迎风招展,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豪情。”孙海潮动情地回忆道。
首次驻法的这段时间,孙海潮深切感受到了法国各方对中国的重视。1980年10月,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对华进行正式访问,邓小平会见并设宴款待。这次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双方同意从战略高度考虑中法关系,这是我国首次同西方大国提出这一观点,双方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发展双边关系等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
第二次驻法期间,孙海潮经历了中法互办文化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两次访法、法国两任总统希拉克和萨科齐访华、中法总理互访以及两国间的多项重要交往。其中,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活动历时两年,是中法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中法间相互举行了数百场活动,埃菲尔铁塔曾被数千束灯光染成“中国红”,北京正阳门也曾披上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2006年春节期间,中国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大规模彩妆巡游,吸引了数十万人观看。“法国巡逻兵”飞行队也在长城飞行,把法国三色抛洒在长城之巅。
然而,中法两国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中法友谊之海也曾掀起巨浪。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巴黎遭遇严重阻挠;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法国暴徒扯下了驻法使馆的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暴行污辱的是我们的国家!保护国旗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些远离祖国但代表祖国的外交人员的重大责任。”孙海潮说道。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法关系虽然有过波折,但阻止不住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次组织撤侨 保护中国同胞生命安全
2014年,递交国书后,孙海潮大使与时任中非总统博齐泽会谈
2011年4月,孙海潮出任驻中非共和国大使。这是他首次到黑非洲国家工作,并在这里度过其外交生涯的最后几年。
中非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仍处于经济发展靠援助,安全靠维和的阶段。驻非期间,孙海潮面对动荡的非洲局势,组织了三次撤侨,保护了在非洲的中国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12月初,4支反政府武装联合组成“塞雷卡”集团,半个月便占领半数国土,与非洲多国部队形成对峙。孙海潮根据数十年的经验判断,这次中非政局将有大变化。使馆当即决定,中方所有人员先撤到首都地区,观察局势变化再做决定。当时只有肯尼亚航空公司还偶尔不定期派出飞机。使馆果断决定:全力争取安排同胞乘坐肯航班机,同时尽快租用包机,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使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航班、购买机票、租用包机,为中国同胞加急办理证照、第三国签证等必要手续。经过整整7天的连续奋战,截至12月27日,共撤出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员工317人,绝大部分安全返回祖国。
2013年1月下旬,在非盟和联合国斡旋下,中非组成联合政府,反叛武装头目入阁,局势趋缓。3月22日中午,孙海潮出席中方援建的宾博医院救护车交接仪式刚返回使馆,便得到消息说刚刚分别的联合政府总理蒂昂盖伊被非盟维和部队保护起来,叛军已突破达马拉防线,向首都进发,多国部队未加抵抗。中国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知中方人员到使馆暂避。
面对非洲的多变局势,孙海潮着手准备第二次撤侨。使馆连夜与包机公司联系,定妥舱位。23日一早,30人在使馆外交官陪同下前往机场,分乘两架包机离境,剩下的37人于下午离境。但6辆越野车却在沿途遭遇手持棍棒刀具的市民拦截,高喊外国人不能丢下我们不管,石块如雨点般砸来,道路被切断,使馆车辆只好掉头返回。此时使馆得到消息,“塞雷卡”已定于24日早晨进攻首都。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24日凌晨4时,中方6辆越野车趁着夜色再闯机场。孙海潮事先与法国大使通话,请法国士兵放行。当车队强行突破路障,到机场停稳时,周边便响起密集的枪炮声。动乱中,孙海潮留守使馆,亲眼看到叛军车队从使馆门前入城的情形,目睹了叛军抢劫使馆旁的总理府和对面高级住宅区的场景。
2013年10月,中非形势再度恶化,十万班吉市民占领机场并在机场附近设立难民营。时局混乱,中非全国460万人口,三分之二沦为难民。在这种情况下,使馆开始组织第三次撤侨。在美国撤离外交人员和关闭使馆,苏丹喀麦隆乍得等与中非关系密切的使馆关闭使馆,联合国机构撤离大部分人员的情况下,孙海潮率领中国使馆人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继续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鲜艳的五星红旗仍在赤道非洲的骄阳下飘扬,在中非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2014年5月和11月,中非过渡元首庞扎女士两次为孙海潮授勋,赞扬使馆在中非遭遇政变后为推动两国关系所做的工作。这是两国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情况。这一举措既是对中国的感谢,也是对使馆工作的肯定。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得到上至政府下至普通民众的高度称誉。
2014年11月19日,中非过渡元首庞扎在总统府举行隆重仪式,为驻中非大使孙海潮颁发国家级“感谢”勋章,这是中非为感谢外国人士而颁发的最高荣誉。
深情寄语年轻外交官 历经风雨的五星红旗更加夺目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外交官为此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孙海潮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外交人员仍需为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继续努力。未来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绝不会比以前少。作为一名中国的外交人员,要把捍卫国家利益置于最崇高的地位。
他表示,现在的中国已是一艘不惧狂风骤雨顶风破浪奋力前行的巨轮,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力量。五星红旗历经风雨的洗礼会更加鲜艳夺目,党中央也必将引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新一代外交人肩上的担子更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文字整理:李圆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