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次区域新增4处世界遗产 合作促进文明进步
7月10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下帷幕。今年,澜湄地区共有4个地方被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们是:
蒲甘古城(缅甸)
蒲甘古城群位于缅甸中部。公元9到13世纪,蒲甘王朝历代君王在此大建佛塔。古城内,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总有数不清的佛塔在眼前,可谓“手指之处必有浮屠”。
川圹省石缸平原(老挝)
石缸平原位于老挝北部省份川圹省,这里分布着2100多个巨石罐,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石缸被认为用于铁器时代文明的丧葬。
良渚古城遗址(中国)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中国)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这里还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迁徙候鸟勺嘴鹬、小青脚鹬的存活依赖地,也是中国丹顶鹤的最大越冬地。
掌声送给它们!
澜湄各国历史文明悠久,泰国大城府、柬埔寨吴哥窟、越南会安古城……此前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名录唤起保护意识,交流合作促进文明进步。社会人文是澜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特别支持了六国文化遗址保护合作项目。
2019年2月20日,澜湄国家文化遗址管理研讨班在缅甸蒲甘开班,来自澜湄六国的专家就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文物修缮方案、文保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并查看了蒲甘等待维修的重要佛塔,进一步拓宽了澜湄文保合作覆盖面。
六国专家相聚蒲甘共商遗址保护
微历史: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文保合作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文化遗址保护和文物修复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1961年,周恩来总理就率领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蒲甘,并为保护蒲甘的文物捐款。
1992年,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后,中国专家“常驻”吴哥“修文物”20余年,复原吴哥文明之“魂”,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高度赞誉。
2016年8月,蒲甘地区发生6.8级地震,约389座佛塔受损。2017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备忘录,开展蒲甘古迹震后修复和保护合作。
2018年,柬政府将吴哥古迹中最核心的部分——王宫遗址交给中国工作队修复。
切磋文保之“技”,传承文明之“魂”。
合作共筑璀璨澜湄,精彩亚洲。
更多信息请扫码关注: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