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推动对华合作实现更高水平、更大发展,已成为俄罗斯各界人士共同心声——

“两国合作拥有广阔发展前景”(规划未来发展 开启新的征程)

本报记者 吴 焰 暨佩娟 殷新宇 周翰博
2019年06月06日09: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6月5日,2019中俄全球治理圆桌论坛在莫斯科举行。图为与会嘉宾在领取俄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本报记者 暨佩娟摄

  6月5日,中俄建交70周年庆祝大会暨文艺演出举行。图为中俄艺术家共同表演两国经典曲目。

  在2019俄罗斯契诃夫国际戏剧节上,演出人员在为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做精心准备。

  中国的精品丝绸与精美手工技艺引起了俄罗斯民众的极大兴趣。
  本报记者 吴 焰摄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顺利推进。
  影像中国

  6月5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俄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前夕,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纪念俄中建交70周年的金银币,纪念两国7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合作关系愈加成熟、稳定、坚韧。

  “两国元首之间深厚的情谊,对俄中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天,苏联驻中国总领事齐赫文斯基就向新中国递交了苏联政府确认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复电。”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德米特里·梅津采夫深情忆起已故俄罗斯汉学家齐赫文斯基。

  2017年11月,齐赫文斯基主编的10卷本俄文《中国通史》最后一卷在莫斯科发布。当时,已99岁高龄的老人不拿讲稿,思路清晰地向大家讲解该书的编纂过程,没有任何失误,“那是因为中国在他心里,这套书是他的生命”。

  这样感人的故事,本报记者在俄罗斯采访时经常听到。这是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情深义重的真实呈现。

  自2013年以来,两国元首会晤频频。从相互支持对方举办大型活动,到形成“走亲戚”式的中俄元首年度互访机制,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每一次握手,都推动两国关系朝更高水平迈进。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说,近年来,俄中元首每年多次会晤已成为良好传统。“两国元首之间深厚的情谊,对俄中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俄时的情景,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鲍里斯·季托夫认为,习近平主席是一位智者,“他思维缜密,每次作出决定之前,都会全面认真地评估形势,就像俄罗斯谚语中描述的‘七次量衣一次裁’,也就是中国所说的‘三思而后行’。”他相信,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将与俄罗斯进一步发展互惠互利关系。

  “两国技术、资金和产业优势对接,可以生产出更富竞争力的产品”

  尽管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加剧,但中俄经贸合作仍取得显著成果。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则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目前,双方正朝着2000亿美元的目标扎实前进。

  中俄两国在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联合研制方面的工作稳步推进,卫星导航系统合作成果显著。“进一步提升俄中两国经贸额,需要寻找更多新动力。”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季莫费耶夫认为,双方在高科技领域和产能合作方面极具前景,“两国技术、资金和产业优势对接,可以生产出更富竞争力的产品,不仅可以在两国市场上销售,还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已取得早期成果。开发利用北极航道、打造“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一项项合作正在深化。2018年5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正式签署,将进一步提升欧亚地区经贸合作便利化水平。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结出累累硕果:首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运抵中国,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正式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按期向中方供气,中俄核领域一揽子合作协议顺利签署,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成功合龙。“两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过货量可翻倍,俄远东地区能够更好地与中国地方进行合作。

  农业、金融、科技、网络电商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迅速发展。“两国合作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当前,亟待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产品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发展。”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捷潘诺夫对本报记者说。

  “俄中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经常能看到一位留着长发、身着中式服装的俄罗斯人,他叫安德烈·格列特钦。与中国文化结缘已久的他经常会被误认为是中国人,安德烈笑称:“有时候参加会议,他们都会给我俄译汉的翻译机。”

  6年前,安德烈开始痴迷于中国茶艺,专程飞到广东去拜师学艺。后来,他开始学习中国书法和写意画。如今,从饮茶品茗到挥毫泼墨,安德烈无一不通。“每次中心讲座的信息在网站上公布后,很快就能报满名。”他告诉本报记者,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关注面也越来越广,中国文化主题的活动广受欢迎。

  年过八旬的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库利科娃,已经从事俄(苏)中友好交往六十载。2012年,俄中友协成立55周年,库利科娃出版了一本500多页的专著——《俄罗斯—中国民间外交》,首次公开许多珍贵图片。她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是俄中建交70周年,收集、保护、抢救相关资料档案的工作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库利科娃早过了退休年龄,但她还不想“退休”。“只要身体允许,大脑能思考、手能写字、心还在跳动,我就要一直为俄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工作下去。”库利科娃坚定地说。

  当前,两国前往对方国家的游客数量超过300万人次;两国留学交流人员已达8万人;汉语被列入俄罗斯“高考”;从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到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两国人文交流活动异彩纷呈;互办电影节、互译出版项目等,让民心相通,文化交融;中俄文化论坛和“中俄文化大集”活动,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

  《俄罗斯报》社长涅戈伊查说:“俄中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我们还有很大的潜能有待开发,期待在新时期,我们的关系能继续前进。”

  俄罗斯谚语说:“大船必能远航。”中国古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中俄合作这艘大船将继续扬帆远航,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报莫斯科6月5日电) 

  本期统筹:孟祥麟

  本版责编:黄发红 韩秉宸 敬 宜

  版式设计:郭 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6日 05 版)

(责编:谭晓祺(实习生)、贾文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