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德国政府“放养”企业逼迫其自我成长

2019年05月28日12:24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资料图片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资料图片

人民网柏林5月28日电(记者 暨佩娟) 在许多人心目中,“德国制造”代表着结实、耐用与精美,是高质量的保证。然而,德国作为一个国家,迄今存在还不到150年。德国为何能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凭什么能诞生众多“隐形冠军”企业?近日,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在德国柏林接受人民网等几家国内媒体的专访时分析表示,“德国制造”如此强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德国政府给中小型企业更多自由空间。当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存在时,德国还只是几十个分散的城邦。其时,德国中小型企业需要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企业竞争,而且必须自己决定是否要加大投资、增加研发力量或走出国门,所有风险都由自己承担。德国政府不会对企业发号施令,要求它们去投资某个项目,而只会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些研发条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放养”,其实是在逼迫企业自己成长,使它们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依靠自身实力存活下来。

其次,德国是个小国,缺乏自然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德国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取得发展,变得更强大,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第三,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因此德国只能在高科技领域进行投资,确保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再以较高价格将产品卖出去,才能维持自身较高的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四,德国社会普遍看重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在许多国家,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并得到医生、律师这样体面的工作。在德国,很多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之后,不会直接上大学,而是先去参加手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选专业上大学。德国社会对手工业从业人员也给予充分尊重与认可,手工业师傅的工资普遍很高。

第五,德国向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人才。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之下,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第六,德国很多中小型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对员工有责任感,员工对企业也有归属感。企业与员工的双向认同,赋予企业继续向前迈进的动力,使它们在各自细分行业处于绝对的领军地位,成为“隐形冠军”。

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对人民网记者举例说,在德国敏斯特南部的北威州有一个家族企业叫HAVER & BOECKER。该企业成立于1887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在散料的存储、混合、包装及处理方面拥有众多创新和丰富经验。

“1897年,这个家族与自己的家族企业签订合约,规定只有具有海外工作经验、并在其他企业有一定工作成绩的人,才能成为自家企业的继承人。”于尔根·弗里德里希说,当时,这家家族企业已意识到海外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很有前瞻性,“这家企业还自己开设了高级专科学校来培养未来的员工。”

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告诉人民网记者,合约还规定,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工资不能超过公司里工资最高的那位专科学校老师的工资。“这并不意味着继承人的生活质量不高,这些继承人普遍都有高档汽车和大房子。但这个规定可以防止继承人从公司拿走大笔资金,使公司垮掉。”弗里德里希强调说,这些家族企业选定的继承人大多都有理想、有追求,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想把家族企业的成功与辉煌延续下去。

(责编:任付丽(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