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4年多来,27部中国电视剧和2部中国电影在蒙古国主流媒体播出,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

“架起一座蒙中民心相通的桥梁”

本报驻蒙古国记者  霍  文
2019年05月14日04: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为蒙古国配音演员奥云(左)和导演巴特其其格在为《恋爱先生》配音。
  本报记者 霍 文摄

 

  ■“感谢译制中心不仅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蒙古国,同时为蒙古国培养了一批专业影视译制人才。”

  ■“中国电视剧质量很高,贴近生活。剧本充满正能量,对年轻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译制中国影视剧有助于蒙古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加强蒙中两国文化交流。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非常喜欢中国影视剧翻译工作。”

  

  4月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春寒料峭。位于南郊的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的录音棚里,却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中国电视剧《恋爱先生》的译制工作已进入尾声。译制中心的配音演员们正加班加点,力争能在5月播出该剧。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国时,中蒙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影视剧制作、播放、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协议。2015年,中国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成立驻蒙古国影视剧译制工作室,负责落实中蒙两国相关合作项目。2016年,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在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中方5年内将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同时承担“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项目的实施。

  据译制中心负责人阿古拉介绍,译制中心已经译制32部共1476集中国优秀电视剧和4部电影,在蒙古国多家主流媒体播出了27部1181集电视剧和2部电影。短短4年多时间,蒙古国电视剧市场出现了“中国热”。“相信《恋爱先生》的播出将在蒙古国掀起新一轮中国剧收视热潮。”阿古拉充满期待地说。他表示,译制中心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除了中蒙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外,离不开一群敬业、专业、辛勤传播中国文化的蒙古国导演、翻译和配音演员的辛勤付出。

  “翻译中国电视剧是一种享受”

  翻译道尔吉分享了心得体会:“我们翻译的中国电视剧主要分为古装剧和现代剧两类。中国古装剧的台词文雅,常运用很多成语和谚语,翻译时需要保留原意并转换成蒙古国谚语表达,这样能帮助观众真正理解其含义。中国现代剧常用网络流行语,翻译时我们便会结合蒙古国的流行语。”

  道尔吉今年30岁,已是译制中心的金牌翻译。他大学本科学的是会计,但工作两年后决定学习中文。道尔吉就读于蒙古国光明外语学院,师从蒙古国著名汉学家包勒德巴特尔。接触中文6个月后,他就尝试阅读《三国演义》,一年后开始协助导师翻译中国电视剧。道尔吉在译制中心已翻译200多集中国电视剧。

  道尔吉说:“我很喜欢中文,喜欢中国电视剧翻译工作。翻译中国电视剧是一种享受。”在翻译过程中,他时常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内涵又与时代一起发展、不断丰富。百闻不如一见。去年11月,道尔吉带着全家到北京和广州旅游。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令他们赞叹不已。

  译制中心共有12位配音演员,其中还有一对夫妇。妻子叫布尔根,被称作“海清专业户”。顾名思义,中国演员海清出演的角色都由她来配音,比如《小别离》《王贵与安娜》等。

  布尔根毕业于蒙古国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三到乌兰巴托电视台实习,开始涉足配音领域。译制中心出品的32部中国电视剧,布尔根都参与了配音。去年,布尔根把做主持人的丈夫巴特呼斯楞也介绍到中心做配音工作。夫妻二人在多部戏中为夫妻或恋人角色配音,默契有加。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9岁,已经在学校选修中文。

  “激励奋斗的题材在蒙古国青年中引起了共鸣”

  译制中心蒙方导演巴特其其格曾在蒙古国国家电视台工作多年,1993年开始从事配音工作,1996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巴特其其格从业经验丰富,可以说是蒙古国影视行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她说:“译制中心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配音设备,带来了专业的影视译制理念。感谢译制中心不仅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蒙古国,同时为蒙古国培养了一批专业影视译制人才。蒙古国观众观看外国电视剧从此告别了解说式配音时代。”

  布尔根谈到配音体会时,也有类似的感受:“和解说式配音不同,中国电视剧的配音要对口型,根据剧情把角色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出来,就像自己在表演一样,很有挑战性。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让配音水平提高很快。观众也喜欢这样专业的配音,感觉剧中的演员就是在说蒙语。这是中国电视剧在蒙古国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国电视剧质量很高,贴近生活。剧本充满正能量,对年轻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比如《北京青年》这部剧,反映出青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创造光明未来的故事。中国电视剧对友谊和人性都做了极好的诠释,激励青年人为美好生活奋斗。激励奋斗的题材在蒙古国青年中引起了共鸣,适合发展中的蒙古国。”巴特其其格高度评价中国电视剧。

  巴特其其格表示:“中国的电视剧从剧本、拍摄到演员表演都很专业。为这么多部剧配音后,我对《平凡的世界》和《鸡毛飞上天》印象特别深刻。剧情自然不夸张,充满生活气息。它们都是通过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反映国家的发展历程,生动讲述了国家由个人组成,然后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来推动国家发展的故事。”

  “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根据收视率统计,《大丈夫》《结婚前规则》《冰与火的青春》《父母爱情》等中国译制电视剧收看人数均超过10万人次。其中《大丈夫》收看人数达到55万人次,刷新了此前译制外国剧在蒙古国的收视纪录。

  译制中心责任编辑纳荷芽告诉记者,近几年,中国电视剧深受蒙古国观众喜爱。2018年,《小别离》在蒙古国收视率夺冠,达到2.9%。《父母爱情》重播近10次。现在每天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不止一家电视台在播放中国影视剧。译制中心多次举办演员观众见面会,蒙古国观众反响强烈。各个电视台也主动要求译制中心将中国电视剧优先播放。蒙古国UBS电视台副台长巴雅尔称,他们经常收到观众的来电或来信,希望多播放中国电视剧。“为满足广大观众的观看需求,我们下属三个频道(UBS频道、牧民频道、国际频道)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合作,定期播出中国电视剧。”

  中国影视剧在蒙古国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不足7%迅速上升到今年初的20%。译制中心推出的多部高质量中国影视剧译制片赢得了蒙古国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在当地掀起的“中国文化热”,不仅增进两国民心相通和彼此了解,也为进一步发展中蒙双边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曾有影迷在布尔根的社交媒体账号上留言,把她主配的十几部中国影视剧剧名全部列了出来,夸赞其配音水平高超。看到观众的支持,布尔根既开心又感动,表示备受鼓舞。她说:“译制中国影视剧有助于蒙古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加强蒙中两国文化交流。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非常喜欢中国影视剧翻译工作。”

  巴特其其格由衷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彼此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其中影视作品是最直接、最牢固的方式之一。人们可以通过影视艺术来了解对方的历史与文化。中国影视剧译制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蒙中文化交流,“架起一座蒙中民心相通的桥梁”。 

  (本报乌兰巴托电)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4日 18 版)

(责编:李枫、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