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

2019年04月04日08:5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

“等我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中国军人那样的维和人员,早日使家乡免受地雷的威胁。”3月28日,黎巴嫩卡德莫斯学校的学生泰拉在参加完第十七批赴黎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组织的国际地雷日宣传活动后说。

2018年5月17日,中国第十七批赴黎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从云南省玉溪市出发,前往黎巴嫩执行为期1年的维和任务,主要负责扫雷排爆、工程建筑、医疗保障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

“迎着战火硝烟,飞越万水千山,中国蓝盔让国旗更加鲜艳……”正如这首歌里唱的那样,维和工兵分队官兵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总结形成了“笃学精忠,实战精技,大爱精诚”的新时代扫雷精神,创造了最快时间通过扫雷和排爆资质认证、最短时间上雷场、最快时间排除首枚地雷等纪录,被联合国地雷行动协调中心业务主管皮纳尔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现任联黎部队司令科尔将军专门题词称赞说:“联黎部队为拥有中国维和军人而感到骄傲。”

“中国扫雷分队是完美的”

联合国规定,要上雷场作业,必须先通过扫雷资质认证。分队官兵部署到任务区后,只经过短短一周的实地训练和场地熟悉,便一次性通过了扫雷、排爆两项资质认证。

2018年6月4日,联合国地雷行动协调中心派出3名考官对分队官兵的扫雷、排爆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过程极其严格。分队官兵必须做到程序操作丝毫不差、专业知识对答如流,才能拿到开展扫雷作业的“上岗证”。

6月的黎巴嫩骄阳似火,地表的热浪几乎让人眩晕,高强度的考核令作业手挥汗如雨,厚重的防护服早已湿透。“报告,信号源已探测并标记完毕。”扫雷作业二组组长李骏手持探雷器,完成了对模拟信号源的标记。随后,考官对信号源标示情况进行了检查:标示位置全部正确。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面对实实在在的雷场,我们必须确保准确无误、万无一失。”李骏是第五次到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他曾在之前的考核过程中技惊四座。2010年他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时,考官比拉尔随手将一把图钉分散埋入地下,要求李骏进行探测标定。不到两分钟,李骏便将埋有图钉的6处位置准确标出,他的表现让现场的考官纷纷竖起大拇指。

经过4个多小时的多课目连贯考核,维和官兵一次性通过了扫雷、排爆两项资质认证。参与考核的联合国地雷行动协调中心业务主管皮纳尔赞叹说:“中国扫雷分队是完美的。”

“停止作业,更换作业手”

通过资质认证考核,意味着维和官兵可以正式进入雷场作业。

“我比想象的还要紧张,还好有副组长一直在旁边鼓励我。”作业手陈忠洪兴奋地说,2018年6月11日,这一天他排除了执行任务以来的第一颗地雷。

“真实的雷场不像我们平时训练,错了还可以重来,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一个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是一次雷场事故。”他说。

为了克服雷场上的恐惧心理,分队采取干部带组长(副组长)、组长(副组长)带组员扫第一颗地雷的方式,让作业手都能够早日遂行扫雷任务,这种方法效果很明显。在进入雷场一周后,所有的作业手都有了扫出第一颗雷的“战果”。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0日,作业手刘浪在雷场碰到了一枚“遗失地雷”。

“报告组长,已作业到最小雷距,但未发现信号源!”随着作业手刘浪在对讲机里传来的报告声,雷场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在一片雷场中,已发现的两枚地雷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最小雷距”。当作业手作业到最小雷距还没有发现信号源,就可能出现地雷“移位”、地雷深度超出探雷器感知范围,或者是被动物乱窜引爆等不明情况。

接到报告后,作业一组副组长沙玛世格迅速来到作业手的位置,再次检查现地情况,确认没有信号源以后,便要求刘浪按照“遗失地雷”情况进行处理。

按照标准作业程序,处理“遗失地雷”需要进行全面挖掘。雷场土质坚硬,不到20分钟,刘浪浑身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停止作业,更换作业手!”为了让作业手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副组长沙玛世格下达了更换作业手的指令。

经过3个多小时的不间断挖掘,终于在前进1米后,于地下近40厘米处发现了一块地雷引信残片,这个深度已经超出探雷器的感知范围。看到地雷引信残片,现场的作业人员都如释重负,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监督员同志,地雷销毁前准备完毕,请指示。”

“3、2、1……起爆!”随着现场监督员王云龙一声令下,扫雷作业一组组长刘权按下了起爆按钮。一声巨响,山间升起几股浓烟,6枚防步兵地雷被一次性销毁。

当地时间12月21日这一天,对分队扫雷官兵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截至这一天,分队官兵已累计发现并成功销毁地雷809枚,单批次扫雷数量首次突破800枚,超过前15批扫雷数量总和,书写了安全高效扫雷新的纪录。

雷场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挖掘都攸关生死,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心细如发,才能确保绝对安全。一次作业中,在作业手黄仕发的身后,扫雷一组组长刘权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不时给予鼓励、提醒和指导。

“雷场地面湿滑、土壤黏性增大让雷场情况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扫雷作业标准程序作业,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刘权说。

12月的黎巴嫩全面进入雨季,连日阴雨,雷场湿滑,特别是土壤湿度变大,黏土时常与地雷粘在一起,增加了作业难度。针对扫雷作业安全形势和官兵思想心理变化,分队积极开展向扫雷英雄杜富国学习活动,让大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铸牢信仰根基、提升实战能力。

“恶劣的天气给作业进程带来了较大影响,增加了安全风险,但只要一想起排雷英雄杜富国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我们都以能够成为一名扫雷作业手而骄傲。”黄仕发深有感触地说。

身处黎以边境“死亡地带”,扫雷官兵不仅要直面地雷威胁,经受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考验,还必须时刻关注当地安全局势、绷紧安全弦。

2018年“北盾行动”和“地道说”导致黎以边境局势持续紧张,雷场附近随时可见荷枪实弹的联黎部队、以色列国防军和黎巴嫩政府军,边境线上一声小小的响动都会牵扯到大家的神经,极大地增加了分队官兵作业安全压力。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流程展开作业,作业区域要插上联合国会旗,务必在允许的销毁时间内完成地雷销毁任务。”负责扫雷行动的军事副分队长卢廷兵说。销毁地雷时,分队必须提前两小时将预计销毁时间上报至联黎相关部门,征得联黎部队、以色列国防军、黎巴嫩政府军三方同意后,方可进行销毁作业。

同时,分队官兵还要每天根据上级通报的安全情况,机动选择行车路线,不断更新完善各类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灵活应对、安全处置。

“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对我们的支持”

“此次活动很有意义,你们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让各国维和官兵收获很大,对此我深表钦佩,希望能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形成常态机制。”2018年9月29日,联黎部队西战区司令保罗·法布里将军在扫雷排爆联合训练暨战例研究活动中说到。

分队官兵在完成扫雷任务的同时,与柬埔寨、法国、爱芬营、意大利等国维和部队多次组织雷场现地教学、交流研讨和应急演练,帮助联黎友军共同提高提高扫雷排爆能力,赢得联黎友军的高度赞誉。

2月19日,应刚刚轮换的柬埔寨扫雷分队请求,中柬赴黎维和部队组织了安全高效扫雷经验研讨。

研讨过程中,针对柬方轮换分队赴雷场开展作业不到一周的实际情况,中国维和官兵就如何开展安全高效扫雷作了简报,并组织经验介绍、实爆观摩和现地研讨。

“中柬扫雷队伍作为任务区仅有的同时具备扫雷和排爆资质的专业力量,加强合作交流对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对我们的支持,希望今后双方能够继续加强交流合作。”柬埔寨维和部队指挥长萨雷在研讨时说。今年1月26日,科尔将军在参加维和官兵组织的“携手共进,逐梦和平”春节联欢会致辞时说道:“我要向当前第十七批中国赴黎维和部队以及指挥长石鸿辉上校表示称赞,你们在扫雷工作以及持续对当地民众和其他出兵国提供协助中贡献卓著。”(盛伟 尹博 黎钟扬) 

(责编:刘晓琰(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