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春日渐近,塞纳河边的微风徐徐向卢浮宫拂去……

卢浮掠影(海外随笔)

胡启元
2019年03月28日08: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来自网络

  从河边路口出发,一路欣赏着樱花;再转过几个街角咖啡馆,卢浮宫就近在眼前了。这座博物馆代表着复兴、启蒙和新知,又带有几丝神秘的色彩。

  第一次走进卢浮宫,恍若进入千年历史画卷。在整个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从公元前到近代的文艺作品,从战争到和平,从地中海各地文明进程的演变,到欧洲艺术自中世纪前期至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都在这里被记录和见证。在楼内逐层而上,你会惊奇地发现,初高中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名画与雕塑,在这里逐一可寻。

  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这座古老的中世纪城堡在后来的岁月中被不断扩建,一度成为法国王宫。随着巴黎逐渐成为欧洲艺术品市场的中心,构建一座集中存放王室藏品并向公众开放展览的“缪斯神殿”的构想诞生了。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成为博物馆正式开放。

  胜利女神像、断臂维纳斯雕塑以及名作“蒙娜丽莎”是3件镇馆之宝。在这些作品前总是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我索性绕过这些“热”点,在那幅制作于1701年的路易十四国王画像前,感慨万分。这位“太阳王”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主人,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由他开启的高跟鞋时尚,至今都成为女性鞋柜里不可缺少的流行元素;也是他,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使其像北京故宫一样,成为巴黎为数不多的、能让人分辨东西南北的地方。

  卢浮宫里的一幅幅名画,能将面对它的当代人引入沉思。那些呈现的过往与人类艺术创作的精髓,被演化为流行元素,依然成为灵感的源泉,被运用在许多细节之中。这在今日诸多法国品牌的产品中都有所体现。更有趣的是,我发现在卢浮宫参观时,总能陷入哲学家本雅明所描述的历史叙事模式之中,即历史学家每一次的历史叙事都包含着一种建构原则,将不同的时段对接起来,“古罗马是一个被现在的时间所充满的过去。它唤回罗马的方式就像唤回旧日的时尚。”过去的风格有一天就会突然消亡;有一天它们又突然流行。

  有一天,我正在站台上等车,身边一则广告突然弹跳出来,成功地吸引了我:蒙娜丽莎被安上了可以动的眼睛和嘴巴。这个广告投放在巴黎最繁华的火车站,不仅创意好,那种法国人乐于拥抱新时代的艺术包容性与创新性也显现无遗,让人平添几分好感,感到艺术是可以超越各种隔阂的。

  所以,当我走进这座艺术殿堂,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来法国就是为了它!你不认为这里可以再来一次吗?我喜欢这里,太壮观了!

  刚来法国时就得知,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居住在欧元经济区的18岁至26岁青年,可以免费参观许多博物馆,卢浮宫即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总能见到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席地而坐,或临摹或授课;师生们沉浸于艺术之中,完全忽略了外界的干扰。法国人对艺术和历史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我刚来法国的时候,无论是法国朋友还是当地学校的老师,无一例外都会说起“卢浮宫值得一去”。每一个法国人谈到卢浮宫,正如我们中国人谈到故宫一样,满是激动与骄傲。

  走出博物馆,伴着夕阳西下冉冉渐翳的金光,回望由贝聿铭设计的三角金字塔。这座兴建于数百年前的宏伟宫殿,让人留恋。

(责编:刘晓琰(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