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意会中国”

宦翔
2015年11月08日07: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10月31日,由中国文化部和黎巴嫩文化部联合举办的“意会中国”画展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落幕。17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用斑斓的色彩描绘出他们眼中的中国。50多幅风格各异的作品不仅还原了他们在中国采风时的见闻感悟,更蕴含着对中国的向往与眷恋。在他们的笔下,友好合作的灿烂图景正越发明晰……

  为期4天的展览以“中国风景、中国印象、中国愿景”为三条主线,抽象与具体兼备,向黎巴嫩民众呈现了中国的自然风物与人文图景。当地观众席琳向笔者表示,遥远的中国此刻就在眼前,令人无比向往。

  阿拉伯谚语云: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对于很多像席琳一样的阿拉伯国家民众而言,中国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为了增进互动与交流,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来自阿拉伯多国的艺术家受中国政府之邀前去采风创作。他们的作品汇集一起在国内外巡展。目前,“意会中国”活动已经汇集了近百名阿拉伯国家艺术家的数百幅作品。

  在领略当地风土人情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也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与认知。《多彩的乌鲁木齐》以蓝色为背景,鳞次栉比的高楼五彩斑斓。其作者、黎巴嫩画家哈吉普说,彩色象征着当地多元的社会氛围。不少阿拉伯民众在对新疆进行实地考察后,对当地的民族融合以及社会发展感同身受。“那是一块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

  黎巴嫩大学教授、艺术家尼扎尔笔下的黄山用黑色和灰色勾勒出山谷,其间的留白恰巧营造出云蒸霞蔚的效果,并且还独具匠心地将固态粉末粘贴在山峰上,凸显了画面的层次感。他对笔者表示,第一次见到黄山,他就感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随着后来同当地民众的交往不断加深,我越发感到,这种亲切感与中国人的亲和力密不可分。在采风的路上,热情的当地人不断问候我们,与我们合影留念。礼仪之邦的美誉名不虚传。”已经三度赴中国采风的他期待更多的机会与中国“亲密接触”。

  另一位黎巴嫩画家阿代尔的抽象画《构图》中有这样几个元素:一个女人、房屋、山峦。他在画面中使用了不少红色。据他介绍,红色象征着霞光,其灵感则源自故宫城墙的红色。“故宫和太阳,都象征着王权与力量”。但关于画的主旨,阿代尔并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他认为,目前黎巴嫩文化究竟该属于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本国的艺术界仍然争论不休。作为兼修二者的“中间派”画家,他的这幅作品便是其内心“妥协的结果”。“实际上,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都见证着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艺术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超越时空的限制,是中黎民心最畅通的桥梁。”

  “意会中国”活动列入中阿合作论坛执行计划,是各国文化领域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2004年成立的“中阿合作论坛”作为双方的交流合作平台,成为中阿之间着眼于21世纪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中阿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大举措。在此合作机制中,增进文化合作和交流将为中阿友好合作关系打下良好基础。中国驻黎巴嫩使馆文化专员陈中林表示,“意会中国”活动将进一步加强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理解与认知。

  从今年起,“意会中国”活动首度走出国门,在阿拉伯国家巡回展出。首站定为黎巴嫩,不仅仅是因为该国已有6名艺术家参与其中,而且中国文化受到当地青睐。据介绍,黎巴嫩政府每年都会从电影、博物馆、纸文物修复等行业选派人才赴中国研修;近两年来,中国驻黎使馆每年都会走进五、六家当地学校,通过表演、烹饪、讲座、游戏等多种形式推广中国文化。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姜江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基础之一,是实现“民心相通”。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广大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天然伙伴。中阿双方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中阿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此次“意会中国”国际巡展在黎举办,将为加深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谊发挥重要作用。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8日 07 版)
(责编: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