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歌剧“魅”影

王佳可
2015年09月06日03: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西蒙·波卡涅拉》剧照。
  国家大剧院供图

  当老迈的西蒙·波卡涅拉身体僵直地仰面摔倒在舞台上发出“砰”的一声,国家大剧院歌剧厅的观众席上顿时传来一阵惊呼:这一摔,意味着西蒙,这位剧中“可怜的父亲”,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这一摔,更是74岁的普拉西多·多明戈,这位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大师,用最真诚的方式向他钟爱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向他毕生从事的歌剧事业致敬。

  不同于《茶花女》《弄臣》《阿依达》这三部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最为人熟知的浪漫主义歌剧,《西蒙·波卡涅拉》是一部复杂的政治人性悲剧,主角们没有优美华丽的咏叹调,爱情也并非全剧着力刻画的第一感情,甚至在1857年3月12日上映之时还曾被观众拒绝。然而,也正是这部歌剧,为威尔第、多明戈所钟爱,也为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克劳迪亚·阿巴多所推崇。阿巴多曾说,迄今,我还没有听过比《西蒙·波卡涅拉》更美丽的歌剧,这是威尔第最伟大的歌剧之一,其中的主人公是以雕塑般的表现力勾勒出来的。

  《西蒙·波卡涅拉》是威尔第创作的第二十部歌剧,改编自西班牙剧作家古第烈斯于1843年发表的同名戏剧。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讲述了西蒙与贵族费耶斯科的女儿玛丽娅相爱,随后又与女儿阿梅莉娅骨肉分离又曲折重逢的故事。同时,这部作品将14世纪热那亚的历史与政治斗争融合其中。威尔第认为,它拥有伟大歌剧应该具备的元素,例如合唱组成的宏大场面,政治争斗也与平民生活等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部歌剧中,最令人动容的并非爱情,而是费耶斯科与玛丽娅、西蒙与阿梅莉娅这两对父女间的深情,以及费耶斯科与西蒙、西蒙与阿多尔诺这两组敌人间的斗争与宽恕。年届74岁的多明戈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令人感动的职业精神在舞台上完美地诠释出西蒙这一父亲形象。除了剧终时的“仰面一摔”,在歌剧序幕中,西蒙被市民拥立为总督。按照原本的情节设计,应由合唱演员扮演的市民一拥而上将西蒙抬下。但导演顾及多明戈的年龄,便安排演员们簇拥他下场。然而,这一建议却被多明戈一口否决,他坚定地说:“西蒙并不想当总督,他一定要被抬下去!”

  多明戈对西蒙情有独钟。2007年1月,他宣布将由男高音回归男中音,2009年,他出演的第一个男中音角色便是西蒙。在多明戈看来,西蒙最感人的一点就是能宽恕自己的敌人——爱上阿梅莉娅的阿多尔诺。他也认为,在歌剧之中,西蒙的个人生活与政治生活交织在一起,激烈的戏剧冲突有力地展现出人物复杂多元的人性品质。

  终于,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多明戈携手中国指挥家郑明勋、中国演员和慧、田浩江,以及导演伊利亚·莫申斯基完美地将《西蒙·波卡涅拉》呈现出来。当西蒙倒在舞台中央,红色巨幕缓缓落下,观众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虽已近深夜时分,74岁的多明戈没有丝毫倦意,在如潮水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他拉住郑明勋与和慧、带领所有演员,一次次向观众致意。这也是多明戈,这位歌剧大师对中国音乐市场与中国歌剧发展的肯定与承认。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多明戈首次登上中国歌剧舞台是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纳布科》,他以浑厚饱满的男中音诠释出威尔第笔下经典的巴比伦国王,这也是他首次出演亚洲剧院制作的歌剧。其实,多明戈对中国歌剧的关注由来已久。2012年6月,他曾将自己一手创办的世界歌剧声乐大赛搬到中国、搬到大剧院,而这项有着“音乐界奥斯卡”之称的国际赛事此前只在华盛顿、米兰、马德里等艺术之都举办过。决赛期间,多明戈亲自坐镇,甚至以指挥身份为年轻的选手伴奏。

  谈及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多明戈说:“我看到很多优秀的中国歌剧演员脱颖而出,登上世界舞台,他们有着一流的嗓音,我相信未来这样的中国青年歌唱家将层出不穷。同时,中国歌剧发展态势很好,许多歌剧正在以大数量、高质量的速度制作出来,例如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就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迄今,包括《西蒙·波卡涅拉》在内,已经制作演出42部,其中包括了《游吟诗人》《纳布科》《阿依达》等场面宏大、布景精美的歌剧,这个成果令人惊喜,说明中国大众已经接受了歌剧文化,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跨越国界。歌剧是发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却已在中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6日 07 版)
(责编:王政淇、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