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今年第二季度再度出现技术性衰退

巴西 高福利透支经济活力

本报驻巴西记者 颜 欢
2015年08月31日04:2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8月16日,巴西民众在圣保罗举行游行,希望政府打击腐败,提振经济。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据巴西官方预测,今年巴西经济将陷入萎缩。为此,巴西总统办公室日前宣布,决定推迟发放养老金的圣诞津贴,谨慎审视现行的福利制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巴西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其民众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享受发达国家的福利。

  过高的福利严重透支了国家财政,让经济增长缺少动力。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巴西人依靠福利轻松生活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政府养老金约占国内生产总值7%,而基础设施支出只占1.5%

  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28日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巴西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3万亿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1.78元人民币),环比萎缩1.9%,同比萎缩2.6%。巴西经济继去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之后再度出现技术性衰退。

  巴西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很多国家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巴西就是拉美地区的先锋,不仅建立了全民医疗和教育免费的制度,而且划定了高额的救济金、养老金和退休金,并推出诸如“我的家我的生活”等一系列惠及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生活补助计划。

  以退休金为例,与平均工资相比,巴西人的退休金相当于退休前税后工资收入的97%,远高出经合组织所提出的69%的平均水平;联邦法官、国会议员及政府司局级以上干部每年的退休金高达15万至18万美金。不仅如此,公务员的直系亲属也能享受一定的福利。“军人统治时期退役的高级将领和军官们去世后,他们的配偶或单身女儿可以终身领取丰厚的养老金,即使不工作也可以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平”,巴西一位军官曾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作为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巴西长期以来希望从教育入手提高劳动力素质,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在发展学前教育、提供平等入学机会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巴西的公共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博士学习都是全部免费的,在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阶段,适龄青少年只要凭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就可以入学,不需要经过任何测试、不缴纳任何费用。巴西宪法更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将其预算的18%用于教育支出,州和市政府应拿出不低于20%和25%的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教育,同时联邦教育经费的30%、州和市教育经费的60%应用于初等义务教育。巴西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3%,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然而,巴西经济结构单一,过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巴西2014年经济增长仅为0.1%,且2015年预计将衰退1.97%,政府为高福利所拖累,已经难以承担起如此沉重的财政压力。巴西《经济价值报》评论称,政府财政赤字扩大的病根就在于社会福利支出过大,超出了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这说明目前的福利制度与巴西劳动生产率并不匹配,是不可持续的。

  该报指出,巴西国债很大一部分都是为养老金制度服务的。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政府为支付退休金而承受的财政压力还将与日俱增。与欧洲国家相比,虽然巴西目前的人口结构还比较年轻,但是老龄化的趋势明显加速。记者查阅美国中情局发布的《世界概况》发现,2014年巴西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约为7.3%,25岁至64岁人口占51.3%,因此到2050年,巴西老龄人口预计会达到30%。据统计,巴西目前有近百万退休公务员享有养老金,养老金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巴西养老金赤字以每年10%的速度猛增,预测到2050年养老金占GDP比例将增长至12%。照这个趋势发展,巴西的经济发展必将扛上更大的负担。而相比于“慷慨”的养老金支出,政府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很多人不愿为创造财富投入更多劳动,改革计划遭遇重重阻碍

  管理不力也是巴西福利制度被诟病的重要缘由之一。《圣保罗页报》就曾经报道称,巴西福利浪费的原因主要在于不良规则的制定、欺诈行为的存在和监管力度不足三个方面。为此,巴西政府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越发窘迫, 2014年初级财政赤字达325亿雷亚尔,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已将巴西信用评级降至Baa3,接近垃圾级别,标准普尔也警告巴西很可能在未来一年失去其投资级评级。这一系列打击导致民众对政府支持率跌到了最低谷。

  为了平衡财政支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巴西政府自6月起宣布削减养老金支出,实施新的退休金制度,希望到2026年削减社保金支出500亿雷亚尔(约合139亿美元),并在未来45年为政府节省3.2万亿雷亚尔。

  但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尽管已经无路可退,但“得到了上帝眷顾”的巴西人靠着福利轻松生活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记者在巴西就深深感受到,很多人只要生活能够继续,就不想再工作;强势的劳工法更是加固了巴西劳动者的这种观念,充分保护了他们的福利。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保罗·罗贝尔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教师公会自6月初起组织全体老师罢工,但工资正常发放。这也是巴西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人不愿意为了创造财富投入额外的劳动。

  “现行的养老金计划不仅低效而且昂贵,”罗贝尔指出,“但改革计划在国会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政府原本预备实行更为严苛的退休金发放模式但没有通过,这也是近来政府支持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民众觉得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夺了!”此起彼伏的罢工活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罗贝尔认为,巴西社会的公共开支、社会保障、对低收入人群的援助政策并不是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福利制度应该建立在财政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经济实力和人口结构等因素。社会福利制度的模式不应该是刚性的,而应该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变化而调整,使其发挥正面效用。“建设一个健康的福利体系能够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生存的技能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更公平,而且能够抵制不劳而获的道德风险,鼓励积极工作与自由竞争,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是巴西政府未来将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30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31日 22 版)
(责编:王政淇、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