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排查锁定 规避化解(观点)

赵玉敏
2015年08月27日03: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当前中国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提升经济张力和活力,与外部世界实现共赢的一项战略选择。与其他形式的跨国经营活动一样,国际产能合作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中国企业要安全“出海”,必须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监控、管理和应对,使风险和损失最小化。

  国际产能合作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来自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传统以及监管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塑造了国外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经营环境。从政治方面讲,世界上有些国家尽管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但国内宗教和分裂势力猖獗,部族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反对党势力强大,大国博弈激烈,政权更迭频繁,安全局势极易恶化。尤其在选举年,风险往往集中爆发,甚至出现撤销前政府合作承诺的情况,使合同不能继续执行。从经济制度上看,有的国家市场规制薄弱,法律形同虚设,经济政策高度不确定,监管机制运行不透明。境外合作项目的汇率变化也是突出的经济风险因素。比如,境外开矿出售的产品以美元计,而成本支出以所在国的货币计,当所在国货币升值,矿产品成本升高,企业经济效益就会受损。此外,国际上同业竞争的压力导致竞争扭曲。一些国家或集团担心中国影响力随着合作项目的实施而增长,抵消其原有的势力,会对合作项目设置一些障碍或从舆论上“引导”,比如突出宣传中国输出“过剩落后”产能,以图加深当地民众对合作项目的负面理解,给项目实施造成困难。

  从法律规定以及实施力度上看,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具体且约束性强:比如在劳工待遇方面,宪法赋予工人罢工的权利,禁止降薪,对加班设定更为苛刻的条件,解雇员工要付出更高的补偿。在环境保护方面,实施项目前不但要进行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评估,向当地社区提交并征求意见,获得各级主管部门的批准,而且还要受到国际组织的严密监督。国际上已经制定了关于劳工待遇和环保等领域法规的多边指导原则,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这两个领域的力量也很强大。在税务方面,对于周期较长的合作项目,还可能遭遇东道国税法的修改,导致对中方利益的重新安排。在工程项目采购方面,一些国家规定,关键零部件要遵从本地采购原则,项目技术标准方面要求更多地采用欧美标准。这些规定对发挥中国产能优势是一种很大的制约和考验。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异也会造成企业的属地化经营障碍。

  应对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风险,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可以通过投保相应保险,来转移和分散风险;通过与当地投资专业机构合作、聘请专业律师和会计师等方式,来规避风险;通过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参加当地公益活动、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来化解风险。除此之外,更需要政府从战略层面进行风险的把控。首先,加强与目标国家的政策沟通和宣传,增强政治上的互信。第二,做好国际产能合作的产业和区域、国别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重点研究所在国的环保、劳工、税务、采购、知识产权和重点产业标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制,排查、锁定风险源。第三,加强与重点国家双边经贸制度的建设,积极推动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升级和自贸区协定签署。第四,加强对国际产能合作的统筹和协调,推广和做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模式,既要通过“抱团出海”的方式形成竞争联合体,增强抗风险能力,又要避免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7日 23 版)
(责编:袁勃、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