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文明行车,管理与沟通并行(记者观察)

2015年06月05日04: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2015年3月,日本东京一所驾驶学校内,一名学员正在模拟驾驶系统内进行严格训练。
  图②:2015年2月,“韩国警察厅交通疏导队”在首尔举行启动仪式。
  图③: 2015年4月,德国柏林街头交通繁忙时段,大批车辆在道路上井然有序。
  图④:2015年5月,英国伦敦一处交通拥堵地段,司机在平静地等待。
  人民视觉

  良好的交通秩序,不仅需要细致的法律条文和严格的执法力度,也需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疏导各类负面情绪,并与他人进行善意和有效的沟通。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而文明驾驶和遵守“车德”的共识与风气,则是每个国家在迈入“汽车社会”的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英国:

  综合施策 严防“路怒”

  在英国,“路怒”一词已经被收入新版的牛津大辞典,用以形容机动车司机在交通阻塞等情况下,因开车压力和挫折所产生的愤怒情绪、急躁心理和非文明之举。

  据本报记者在英国的实地观察和亲身经历,英国司机总体比较遵守交通规则,记者碰到的“路怒”现象并不多。最新出炉的民调也显示,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英国认为“路怒”是影响道路安全致命因素的人在不断减少。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英国现在“路怒”情况骤减,是政府和交管部门下大力气整治的结果。

  英国整治“路怒”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把消除“路怒”现象作为对驾驶人员准入机制的重要一环。英国成立有驾驶标准局,专门负责制定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的驾驶规则和标准,其中就包括对司机心理素质的诸多要求和规定,譬如,禁止司机在吵架之后开车上路,不开“情绪车”,同时对其他人开的“斗气车”要予以宽容和忍让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避免因“路怒”而生发事故,以确保交通安全。

  二是在驾驶考试的环节严格把关。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路考,英国都极其严格。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理论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约为50%,而路考一次性通过率只有约30%。严格的考试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司机的规则意识和驾驶技术。

  三是在新手拿到正式驾照后,交管部门仍不忘对其驾驶水平进行跟踪和观察,比如一个名为“通过之后”的机制,其宗旨就是为了提高新司机的驾驶技巧,检验他们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检查新司机在遇到堵车、恶劣天气等情况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其做到安全、礼貌行驶,从而成为一个心理合格的驾驶者。

  四是严格执行交规管理条例。如开车打手机,规定罚款1000英镑,扣3分。拿到驾照的新司机,如果两年内被扣6分,驾照将被没收作废,必须重新申请理论考试和路考。处罚的内容,明确包括开“斗气车”“情绪车”等各种“路怒”范畴。此外,英国交管部门还出台了新的规定,以制止带有攻击性的驾驶行为,警察有权在现场对不顾他人的司机处以100英镑甚至更多的罚款。

  五是鼓励人们使用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理学研究人员招募数十名志愿者,让他们分别用自驾和搭乘公交车两种方式前往同一目的地,在旅途中监测他们的心率以及皮肤电反应等。结果显示,后者所感受到的平均压力比前者少35%。同时,也有民调称,93%的人认为开车时压力更大。因此,英国政府和交管部门大力呼吁人们“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而降低“路怒”发生的概率。

  德国:

  既懂权利 更重礼让

  “将心比心,多点宽容。”——刚刚开始在德国学习驾车的记者,第一节驾校理论课就赶上了这样有意思的内容。课上,老师迪尔克让学员分别讨论老年司机、中年司机和青年司机驾驶时分别会遇到什么问题。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学员纷纷表示:老年司机反应相对迟缓,中年司机因为工作和家庭开车时容易压力大,青年司机往往经验不足等。“谁都有刚开车的时候,谁都会步入中年危机,谁都终将老去。”迪尔克表示,开车发生摩擦难免,人们需要互相理解,换位思考。

  在德国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一些小感动。一位朋友和本报记者分享了他不久前的一次经历——正值下班高峰期,路上车水马龙。柏林主火车站附近的街道,因为修路而部分封锁,显得异常拥堵。在一个十字路口终于等到绿灯后,朋友如往常一样,拐弯驶向火车站入口。然而就在朋友驶入转弯道的同时,身后所有的汽车都开始鸣笛,急促的喇叭声让他感到很不快。正当他疑惑地减速望向后视镜时,发现有司机摇下车窗,拼命向他招手,示意他赶紧回来,刚刚所在的汽车队伍也全部停了下来,甚至车队中还保留着他的“车位”。这时,他才发现,由于修路改道,原本这条可以拐向火车站的道路,变成了只能让与他相向方向有轨电车通行的单行道。也就是说,如果他继续前行,很有可能遇到迎面驶来的有轨电车,后果不堪设想。一阵冷汗之下,朋友急忙倒回十字路口前的汽车“队伍”中。“那么多车,为了让我能够顺利回到正确的道路上,都停了下来。原本我想,这下是少不了听到几句抱怨甚至责骂了。”令朋友感到惊异的是,等待他的,是骤停的鸣笛和那位摇下车窗的司机冲他肯定的点头,以及一个点赞的手势。

  还有一次,记者乘坐出租车的途中,在一个小区路口遇到一位拄着拐杖正要过马路的老人。机动车礼让行人先行,在德国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出租车司机自然停下车来,等待老人先行。然而老人却突然撤回到路边,指了指自己的腿和手上的拐杖,然后摊开手掌,示意让车辆先过去。原来,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不愿让大家久等,在他的坚持之下,司机在竖起拇指致谢后离开了。

  在德国,无论是开车、步行还是骑自行车,很少遇到“路怒”的发作,人们往往很礼让,并且会对记者这样不熟悉德国交规的外国人,做出善意的提醒。迪尔克对记者表示,除了劝解大家在行车时多一份宽容心外,德国交通规则中“详细而复杂”的先行权,是文明行车的保障。先行权往往被视为德国交通规则的核心,要求司机始终贯穿于交通意识中。除了各种道路情况中规定的先行权外,司机必须首先明确,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享有更高的先行权,即保证整个交通系统中相对弱势者的人身安全。迪尔克对记者强调,即便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发生了违章行为,汽车司机也要首先尽量保证他们的安全。“人人都明白谁有权利先行,按规则行车,抢道和剐蹭的情况减少,自然就不容易在行车时对他人动怒。”

  美国:

  危险驾车 可判入狱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上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小潘,前不久拿到了当地驾照,可不少学长忠告他在这里开车要异常小心,不要随便超车,更不要随便按喇叭,避免遭遇“路怒”事件。美国最大的汽车联合协会AAA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美国司机曾经亲身经历或者目击过危及安全的危险驾驶行为,30%的司机表示每天都会感到生命受到危险驾驶的威胁。

  “路怒”一词的英文是Road rage,是1987年洛杉矶当地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一起由驾驶纠纷引发的枪击事件时所创造出的术语,后用来形容那些粗鲁或激进型驾驶行为,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至2013年间,全美共有1554人死于“路怒”事件。

  洛杉矶至今仍是全美“路怒”高发区之一。今年3月初,一名妇女在洛杉矶长滩市405号高速公路上与一名叫科勒文的中年男子发生驾驶纠纷,科勒文将妇女驾驶车辆逼停后,掏出手枪透过车窗将妇女射杀身亡,然后逃之夭夭。不久前,科勒文终于落入法网。警方发现,原来他已是“路怒”事件的惯犯,与此前多起驾驶纠纷事件有关联,一旦证据确凿,他将受到重罚。

  不过,根据美国道路救援服务公司AutoVantage发布的全美主要城市最新“路怒”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25个大城市中,洛杉矶仅位列第十一位,排在“路怒”城市之首的是休斯敦,其后是亚特兰大、巴尔的摩、华盛顿和波士顿。今年3月20日,休斯敦一名女司机因为在上班途中对前面的车按喇叭,被对方司机隔着窗户枪击头部,幸运的是她被及时送医救治没有丧命。

  “路怒”现象为何层出不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医学上看,“路怒”应该是一种心理障碍所引发的过激行为,交通拥堵、工作压力和个人性格等都有可能是诱因。一般而言,“路怒”与不良的驾驶习惯有关,比如周围的司机超速,大声鸣笛,变道不打转向灯,行驶过程中打电话,以及做出对对方司机不礼貌的手势等,都可能导致驾驶纠纷。

  为遏制“路怒”事件发生,美国50个州当中,目前已有15个州出台法律,明文禁止激进型驾驶行为。张军介绍说,各州法律不尽相同,例如在佛罗里达州,犯下两次激进驾驶行为就会被判有罪,而在印第安纳州和马里兰州,只有犯下三次独立的罪行才会被起诉。在加利福尼亚州,对于“路怒”事故当事人,最高入狱时间可达4年,最高罚款1万美元。

  总体而言,遏制“路怒”应当从源头疏导做起,因此美国机动车辆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就有关于“路怒”的专题介绍,其中提及每名驾驶者都要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一旦遇上激进型司机,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可能保护自己,避免冲突;假如发现自己驾驶过程中经常出现情绪失控,应当尽早求医,因为有医学研究表明,间歇性狂暴症是造成“路怒”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日本:

  尊重生命 倡导谦让

  日本驾校非常重视驾驶礼仪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期间,经常让两个学生一组,把对方行车中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回到教室,教练把学员刚才的行车录像回放,进行讨论。

  日本的交通执法有其独到之处。即使在东京闹市街头,也很少看到交警指挥交通。遇上道路整修,一般由施工方派人举旗示意。日本的交通规则很重视路权,谁停谁行、谁优先谁减速规定得十分清楚。原则上,车要让人,行人的安全放在第一。机动车在人行道、学校和住宅区附近必须减速或停车。在红绿灯交替时,必须等横道线上的行人过完马路,才能启动车辆。

  日本交通规则规定,领取驾照一年内必须在汽车上贴上“新手标志”,提醒周围司机给予关照,减少因超车、催促给新司机造成压力。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车辆也有相应标识。 

  日本社会重视谦让,两车会车或有意让后车超过时,司机往往会亮灯或做手势,示意对方先行,对方过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致谢。前不久,有一个日本小学生过马路时,汽车予以礼让,小学生后转身鞠躬致谢,这一事件被路人拍成视频传到互联网上,引得许多网友点赞,而这也是日本社会长期倡导交通礼让、尊重生命理念的结果。

  韩国:

  严格执法 善意沟通

  “路怒”在韩国并不罕见,“报复驾驶”就是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近日,一系列“路怒”引发的“报复驾驶”不断见诸各种媒体。

  不久前,韩国SBS电视台法律栏目介绍了一起案例:一位公交司机在进站向右并线时,差点挤住了要超车的一辆私家车,该私家车车主非常生气,于是在公交车出站后,在前方刹车慢行拦截,最后甚至插入公交车行驶的车道,造成了追尾。私家车车主的理由是自己车上有孕妇,公交司机危险驾驶。最后事故的处理结果是公交车强行变道,被罚款10万韩元,扣10分;私家车车主故意引起事故,需要承担全责,而保险不予赔偿。

  近期,在韩国各地还出现了拖车斗气拦截打人、高速公路上变道不成故意低速行驶甚至停车拦截后车、货车司机因为前车急刹车而扔酒瓶泄愤等许多“路怒”案件。这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给他人带来危险的违规者,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在韩国,不打灯变换车道、插队加塞、乱鸣喇叭的不文明行车行为,被称为“寡廉鲜耻”的驾驶行为,被人深恶痛绝。一种“路怒”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司机,愤而进行报复。而另一种就是这种不文明的司机插队加塞不成,恼羞成怒,反而攻击正常驾驶的司机。韩国有媒体邀请了10位司机,用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他们10天的驾驶过程。通过分析视频发现,引发“路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者在封闭的车厢里难以和对方进行沟通,因此很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而车厢封闭的空间保护了人的私密性,在这种环境中人更容易发怒。

  从源头分析问题之后,还需要严惩已经发生的“路怒”案件。首尔地方警察厅表示,将集中整治“报复驾驶”行为。即便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只要有故意进行危险驾驶的行为,就会以刑事犯罪立案调查。首尔警察厅交通安全科警监全宣善说:“如果有用车辆威胁攻击他人的行为,就算没有发生事故,也会因涉嫌违反《处罚暴力行为相关法律》而受到调查,如果被判罪名成立,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警方还表示,与过去不同,现在行车记录仪越来越普及,可以有充分的证据检举“报复驾驶”的行为。

  记者有一次坐韩国朋友的车,他在右转时需要变道,打了转向灯示意,变道成功后又打了双闪。记者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表示这是向后面谦让的司机表示歉意和感谢,因为变道影响了后面的车辆。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此外,还可以打开车窗向后车挥手表示要变道,同时致谢。

  一个良好的交通氛围是通过所有人遵守秩序、互相体谅和善意沟通实现的。本着这些原则,道路上的怒气应该可以烟消云散。

  (本报记者黄培昭、冯雪珺、廖政军、田泓、万宇)

  版式设计:刘 慧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5日 23 版)

(责编:袁勃、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