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一方进行北极挑战演习  一方展开突击战备检查

北约与俄争夺北极空中优势(国际视点)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张 杰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林雪丹
2015年05月30日05: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5月,北约在拉脱维亚进行军事演习,以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图为5月7日,在拉脱维亚阿达日军事基地靶场,参加军事演习的士兵为“艾布拉姆斯”M1A2主战坦克的实弹射击指示目标。
  新华社发

  一天之内,北约与俄罗斯相继开始大型军事演习,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有分析指出,北约与俄罗斯的军演规模越来越大,对抗性色彩日益明显,未来一个时期双边关系不可能风平浪静。

     

  北约欲提高高寒地区作战能力

  北约部队于5月25日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大型军事演习。除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挪威6个北约国家外,瑞典、芬兰和瑞士3个非北约国家也参加了这次名为“2015北极挑战演习”的大型空军演习。有4000名士兵和100多架战斗机参演,演习将持续到6月4日。

  负责北约此次军演的副长官埃德斯陀莫表示,演习是为设立禁飞区进行演练,就像2011年联合国在利比亚维和行动中设立禁飞区一样。另一名陆军准将吕格称,军演目标是为组织和开展复杂的空军行动进行准备训练。

  布鲁塞尔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北约问题专家布鲁诺·雷特向记者表示,此次演习是鉴于北极的战略地位日渐上升,同时在北极区域发现大量石油天然气存储,因此以挪威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约成员国希望北约加大在北极地区的存在。

  除丰富的资源外,北极还具有十分重要的航运价值。资源重地加交通要道,使北极成为大国争夺的重点。据悉,北约希望借此次军演,检验北约部队在高寒无人地区的作战能力,以及在远离补给线时的供给水平。

  当前,由于美国和俄罗斯重要战略地区之间的最短空中航线均横穿北极,美俄双方都围绕这一地区建立了远程预警系统。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一旦占据北极的空中优势,远程战略轰炸机可以从北极附近区域出发,很快到达北半球任何地方。因此,俄罗斯空军经常在北极地区组织战略飞行演习,美国在争夺北极空中主动权上也频频出击。

  俄罗斯军演频繁强调常年备战

  北约军演激起俄罗斯强烈反应。就在北约演习开始几小时后,普京下令,对俄中央军区空军和防空部队展开为期4天的突击战备检查。北约此次军演地域包括挪威、瑞典和芬兰北部及北冰洋,这些地方距离俄罗斯北部和关键军事基地,比如摩尔曼斯克都非常近,而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总部所在地。

  俄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表示,俄武装力量突击战备检查是提高俄军战备能力的必要和有效途径,并非“秀肌肉”或“以武力相威胁”。俄独联体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演习时间固然有些巧合,但俄军确系例行性突击检查。2013年以来,俄军每年数次以突击检查为形式的演习已成为常态。

  不过,也有媒体和专家认为,俄军演习不排除剑指北约的一面。俄罗斯《独立报》5月27日就使用了“俄罗斯向北约亮拳头”的表述,明确指出为期4天的演习是“作为对北约在北极地区演习的回应”。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彼得罗夫斯基告诉本报记者,如果北约坚持“对号入座”,俄军演习就有以北约为假想敌的一面。一是从参演人数来看,俄对北约军演有些“加倍奉还”的味道。北约参演官兵4000名,俄方演习规模几乎是北约的3倍,有1.2万人、250架飞机。二是从频度来看,此次演习有些“提前”。俄军着眼长远强调常年备战,每年突击战备检查基本维持在6次左右。而此次是俄罗斯3个月来举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演习。

  双边紧张关系近期转圜空间不大

  北约称此次演习已于一年前宣布,邀请了包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在内的观察员参加,而俄罗斯“突击搞军演”明显就是以北约为假想敌。而俄方认为,北约“2015年北极挑战演习”不仅邀请了瑞典、芬兰等非北约国家,而且还邀请了中立国瑞士,演习的政治色彩十分突出,北约“不以俄方为假想敌”的说法有些自欺欺人。

  就在北约开始军演的同一天,美军与格鲁吉亚军队刚刚结束为期两周的“崇高伙伴”演习。同时,美国第六舰队的“罗斯”号导弹驱逐舰开进黑海,将与罗马尼亚海军开展代号为“波塞冬三叉戟”的海上联合演习。3场军演几乎同时靠近俄罗斯边境三个方向,因此舆论一致认为这是北约有意针对俄罗斯之举。

  对此,布鲁诺·雷特表达了不同看法:“此次军演并不是直接针对俄罗斯”。他表示,虽然此次军演区域比较接近俄罗斯,挪威也曾与俄罗斯有过领土争端,但是挪威和俄罗斯通过谈判解决了所有领土问题。同时挪威、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他们在如何开发使用北极问题上存在法理上的共识”。

  但彼得罗夫斯基认为,由于北约军演区域与位于摩尔曼斯克的俄罗斯北方舰队总部近在咫尺,很容易引发与俄罗斯空军的对抗,北约此次军演针对俄罗斯的进攻色彩非常明显。

  乌克兰危机以来,美欧不断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双边关系急剧下降,有学者甚至认为已“濒临冷战”边缘。尽管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等官员主动访俄示好,但对抗的基本状态没有改变。俄罗斯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明琴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军事对抗以及由此导致的双方外交关系的僵持,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本报布鲁塞尔、莫斯科5月2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30日 11 版)
(责编:宋煦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