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感谢中国朋友的温情守护”

本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杨迅 吕鹏飞
2015年05月14日08: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防化团队员在尼泊尔乔塔拉地震废墟中喷洒消毒剂。
  本报记者 杨迅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地震。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北部的乔塔拉镇是灾情较重的地区,参与震后救灾的四川成都第十四集团军防化团防化防疫分队的营地就设在这里。

  经过一路剧烈颠簸,本报记者终于来到营地。5顶帐篷有序排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正午骄阳似火,但战士们依旧在紧张忙碌,汗水浸透了衣服。

  “3日到达尼泊尔,4日凌晨4时完成安营扎寨,7时就开始防疫作业。”防化团参谋长廖斌向记者介绍,该团的主要任务是对地震灾区废墟和居民安置点进行防疫消毒,60人的团队分布在加德满都和乔塔拉两个地区。

  为分队做向导和翻译的一名尼泊尔人看到记者,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真棒!”当地急缺饮用水,战士们为节约用水,只能用雨水洗衣服,早晨吃口香糖来代替漱口,吃完饭后,先用湿纸巾擦脸、擦嘴,再用来洗碗。为加快防疫进度,战士们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用压缩饼干等对付一下。

  12日的地震发生时,防化团的两支分队正在加德满都周边及乔塔拉地区进行防疫工作,地震发生后迅速进行了撤离疏散。13日,防化团主要对营地周围的民居、军营进行了消毒,并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据介绍,12日当天,防化团共对600处民居、1处军营、1处车站和旅馆、10条街道等进行了消毒,洗消面积共6.67万平方米。

  乔塔拉高山遍布,村庄零零星星地分布其中,给救灾带来很大难度。记者跟随防化团前往附近的山区,亲身体验了工作的不易。战士们先要在烈日下穿上厚厚的防化服,然后将消毒液和水按比例配好,再背上装有至少20公斤消毒剂的设备,长途跋涉到各村进行防疫。沿途很多山路都因地震阻断,剩下来的小路异常狭窄,旁边就是悬崖,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滑落山谷。

  “白天气温很高,穿上防化服后,体感温度接近50摄氏度,完成任务时,每个人的衣服早已湿透。战士们连日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但大家从来没有皱过眉头。”防化团二营营长汤铭平对本报记者说,乔塔拉共有79个点,目前已经完成了12个点的防疫,他们制定了详细计划,有信心尽快完成任务。

  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努力克服。“老妈,辛苦了!”5月10日一早,防化团新闻报道员杨杰在微信上发了一张与妈妈的合影,向她致以母亲节的问候。因为到尼泊尔参与震后防疫,杨杰不能陪伴妈妈过节,对家人也只字不提救灾工作的艰辛。

  防化团的战士们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由于资源匮乏,杨杰需要和战友向乔塔拉运送补给,80公里的崎岖山路,需要走3个小时。看着沿途的残垣断壁,杨杰对记者说,辛苦的时候,一看到当地村民的笑脸,疲惫感就会消散很多。

  当地村民每天都聚集在村口盼望防化防疫分队的到来,有的还直接过来请求帮助。虽然都是些琐碎辛苦的工作,但战士们从来没有怨言,不辞辛苦地翻山越岭,一遍一遍地走村入户,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有一次,当地民众执意将家里的几根丝瓜赠送给防化团队员,战士们一再婉拒,无奈盛情难却,只好收下。回到营地一看,丝瓜已经空心,可见储存时间已经很长。提到此事,汤铭平深有感触地说:“当地民众很困难,却将自己舍不得吃的蔬菜送给我们,令人感动。虽然语言不通,但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对于中国军人的感谢和敬意。”

  队员们工作时,不少居民前来观看。中学生萨加尔对记者说:“几乎每天都能在山里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他们很辛苦,希望他们在完成工作后能好好休息。”商人达拉尔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来尼泊尔的国际救援队很多,我要特别为中国救援队点赞。他们细致热心,不论是前期的搜救,还是现在的防疫,都是一样地尽心尽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老朋友。危急时刻,感谢中国朋友的温情守护。”

  (本报加德满都5月1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4日 03 版)

 

(责编:杨牧、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