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公司为我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第一现场)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杨  迅
2015年04月12日02: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巴基斯坦工人在三峡集团风电项目施工现场作业。
  本报记者 杨 迅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毗邻阿拉伯海,处于季风带。记者从卡拉奇乘车出发,颠簸了约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一片荒漠,除了呼啸的海风,便只有零零星星的骆驼刺,放眼望去,能看到远处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硕大的叶轮在塔筒上转动,给杳无人烟的旷野带来了些许生机。这里就是中国三峡集团巴基斯坦公司风电项目所在地。

  首个风电项目惠及20多万户家庭

  缺电一直是让巴基斯坦人头疼的问题,首都伊斯兰堡夏季每天停电时间达到12小时,一些山区更是长达20小时,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当地民众也颇有怨言。近日,记者探访三峡集团巴基斯坦公司位于卡拉奇的风电项目和北部地区的水电项目。当地民众表示,对三峡集团的工程满怀期待,相信中国公司能让巴基斯坦人民逐渐摆脱能源短缺的困扰,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巴基斯坦风电资源优良,如果按满分100分的话,这里能得85分,甚至90分。”三峡巴基斯坦第一风电公司(以下简称巴风一期)总经理王燊良对记者介绍时,脸上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记者在项目工地看到,一排排风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王燊良说,这里地处环阿拉伯海季风带,离巴基斯坦国家电网接入点和负荷中心较近,建设风电厂的条件得天独厚。巴风一期已于2014年11月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49.5兆瓦,年基准发电量1.38亿千瓦时,是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建成的首个风电项目。按照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粗算,公司一年的发电量至少能够惠及当地20多万户普通家庭。

  三峡集团的愿景是“建设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记者在采访中对此深有感触。据王燊良介绍,巴基斯坦煤炭、天然气相对短缺,因此公司确定以清洁能源投资为基础,帮助巴基斯坦解决电力短缺问题。“风电和水电不同于火电,不会产生碳排放,既能推动巴基斯坦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清洁能源开发,是解决巴基斯坦能源危机最高效的方法之一。”

  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表示,三峡集团建立的风电项目不但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堪称意外之喜。当地原是不毛之地,由于风电厂的建设,有的地方开始尝试种田,也逐渐看到了绿化的成果,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看到巴基斯坦朋友的笑脸,心中就会满足

  记者在当地采访,深感自然条件的恶劣。据当地工人介绍,“夏季最高气温能达到50多摄氏度,工地上的沙子都烫脚”。就在记者采访时,还遭遇了一阵沙尘暴,滚滚黄沙袭来,宛若龙卷风,当地工人一边紧张地看着远处,一边劝拍照的记者赶快离开。负责运营维修的工人穆罕默德·阿明感叹,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中国公司克服了重重困难,缓解了电力危机,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

  在风电一期的中心控制室,记者看到一块大屏幕,前方风电站的任何数据变化,都能立即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多名巴基斯坦工人正在中国工人的带领下,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各项监控数据。

  在休息间隙,巴基斯坦工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运营维修部的阿迪曾在中国的华北电力大学读书,在毕业前一个月,他就来到了三峡公司,在巴风一期已经工作了两年。阿迪说,三峡集团经常会为巴基斯坦员工开展各种实用的培训,中国同事也都很友好,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先进的技术。此外,最令他感慨的是,“中国人一旦开始做事,就一定会做好,很有决心,也很勤奋,令人敬佩”。

  穆罕默德·阿明对记者表示,虽然只在三峡公司工作了3个月,但很开心。当地原本穷困,三峡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精良的设备,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使当地人能养家糊口,并获得发展的空间,此外,公司也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在三峡工作,家人为我感到自豪,我希望通过努力,为公司做出贡献,将来能成为巴方的员工经理。”

  在亮眼的成绩后面,是中方员工几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和奉献,很多人已经好几个春节没有回家,与年迈的父母、家中的妻儿天各一方。公司运营部副经理吴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工地待了将近两年,“这边条件很艰苦,但看到巴基斯坦朋友的生活因为这些项目而改变,看到他们的笑脸,心中就会满足”。

  水电项目助力“一带一路”构想

  早在2009年,三峡集团就开始研究巴基斯坦电力市场,探寻相关电力投资项目,经过多年辛勤耕耘,除了已经投产发电的风电项目,还在巴基斯坦获得了3个水电项目的开发权,都位于吉拉姆河上,分别是720兆瓦的卡洛特项目、1100兆瓦的科哈拉项目和590兆瓦的玛尔项目。

  三峡集团公司巴基斯坦卡洛特电力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盛震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卡洛特和科哈拉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项目,目前卡洛特开发条件相当成熟,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勘测,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据卡洛特项目综合事务部副总经理陈隆介绍,该项目总投资额约17亿美元,建成后的年发电量将达到32亿千瓦时,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此外,电站建设及运行阶段,还将培养大批水电站建设管理人才,为当地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水电站建好后,当地环境也会美化,可以发展旅游景点。

  据悉,科哈拉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勘测工作,玛尔项目还处于勘探和测量阶段,中巴工人正夜以继日地在现场进行地质勘测,这两个项目有望于明年和后年开工。

  盛震东说,3座电站建成后,将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巴基斯坦的电力危机,在此基础上,三峡集团还希望与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合作,共同开发印度河上游的大型水电站,从根本上解决巴基斯坦缺电局面。公司未来还希望将巴基斯坦电网和中国电网实现联网,在电力资源方面互通有无。“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国,这些工程也为实现‘一带一路’构想和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奠定了基础。三峡集团的能源项目有利于拓展中巴两国的全方位合作。”

  记者离开工地时,巴基斯坦工人达塔尔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对本报记者说:“希望你明年再回来看一看,到时一定会有更多可喜的变化。感谢中国公司,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本报伊斯兰堡4月1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2日 03 版)

 

(责编:白宇、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