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莫斯科依然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但是这挡不住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的脚步,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人的身影。记者近日在市中心的红场上,就看到了不少来自东方的面孔冒着大雪拍照留念。来自广东的但先生向记者表示,虽然天气寒冷,但在这里感受到了与国内不一样的风情以及俄罗斯独有的魅力。
而他们只是大批来到俄罗斯的中国游客中的一员。根据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的统计数字,2012年中国公民赴俄97.9万人次,其中游客数量达到34.3万人次,增长47%,在所有客源地中同比涨幅最大,同时也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而2012年俄罗斯公民赴华数量231.2万人次,其中游客132.8万人次,虽然与2011年相比略有下降,但是从总体来看比2008年增长了25%。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莫斯科办事处主任刘建明向记者介绍,中国赴俄游客去年大幅增长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公民对俄怀有强烈的情结,特别是中老年游客对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感情深厚,这是内在原因;第二,由于收入增长,中国公民出境游也在以每年超过20%的增幅上涨,这自然带动了赴俄中国游客数量的上升。第三,去年在中国举行了“俄罗斯旅游年”,两国各部门通力配合,在华举办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特别是中国媒体对俄旅游资源的大量报道,吸引了许多中国游客赴俄旅游。
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署长拉季科夫在介绍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俄罗斯现在仅在中国游客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八,这说明两国在旅游合作领域依然大有潜力。中俄两国政府决定举行“旅游年”活动,首先是为了加强旅游合作,同时这也是一种国家间合作的新形式,代表着两国关系互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去年的“俄罗斯旅游年”中,两国共同举办了100多项活动,从结果来看,双方达到了促进旅游业增长及加深两国人民交流的目标。
已从事中国游客赴俄旅游行业十几年的业内资深人士谢华表示,去年来俄罗斯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可以用“激增”来形容。由于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多,现在赴俄旅游的形式和内容也开始逐渐多样化。除了以前最常见的大团旅游外,由于现在赴俄旅游签证较容易获得,最快仅需24个小时就可以拿到,所以很多游客现在倾向于由几个人的小团体组成的“自助游”,据统计这类游客已经占到所有中国游客的45%左右。同时,除了在城市中参观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喜欢在广袤的俄罗斯自然中放松身心。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传统线路,一些“远在深闺人未识”的景点开始逐渐受到青睐,比如黑海度假胜地索契,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等等。根据这些新变化,旅游公司也正在开发新线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而今年将在俄罗斯举行“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即将于本月下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均将出席旅游年开幕式。据拉季科夫透露,今年活动的相关筹划从去年就已开始。刘建明表示,两国旅游部门今年将共同举办超过300多项的活动,除了北京、上海、海南等俄罗斯游客已经较为熟悉的旅游目的地外,中方将在今年向俄罗斯游客重点介绍桂林、西安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推出中医理疗、长江之旅、丝绸之路、美食体验等新项目。现在两国外交等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宽两国旅游往来的签证制度,比如,北京、上海已经对包括俄游客在内的过境游客实72小时免签的待遇。预计今年两国旅游往来的总规模预计可达到350万人次,同时双方争取到2015年将两国旅游往来总规模提升至500万人次。
当然,两国旅游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拉季科夫承认,现在中俄两国间存在交通运力不足,俄境内宾馆等服务设施价格过高,掌握语言的导游短缺和安全问题等。目前双方正在加紧制定对策,比如在交通方面,双方正在探讨加开中俄各地区城市间的航线;旅游人才方面,双方旅游和教育部门加大了合作交流的力度,在今年旅游年的框架下,中方百所旅游院校将来俄交流,谋求合作,为两国旅游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外,在游客较为关心的安全方面,两国保险业也在旅游部门的推动下加强了合作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为两国公民互访提供保险支持,促进两国旅游合作的健康发展。在采访中两国旅游部门官员均表示,中俄两国作为邻国,发展旅游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从数字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国的政治关系也为旅游合作保驾护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国旅游合作必将创造新的历史。
(人民网莫斯科3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