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好  无价宝(国际视点)--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邻居好  无价宝(国际视点)

——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发展扫描(上)

2013年03月18日04: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去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达1.2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欧、美的贸易之和。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许多周边国家看得清自己国家、自己地区根本利益之所在,认为同中国的合作很务实,互惠互利。进一步开拓合作,共同营造稳定、繁荣的地区环境是中国和广大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

——时任外长杨洁篪在两会记者会上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秦宏对本报记者说,通常意义上的周边国家系指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共29个国家。所谓贸易额系指双边进出口总额。周边国家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从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字上看,近几年我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增速持续超过对欧美贸易增速。

自贸区带来实在利益

中国海关总署3月8日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22%,高于与美国的14.8%以及与欧盟的3.2%。2012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突破了4000亿美元。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也继续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2001至2011年的10年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各国93%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火热,不仅是这一串串抽象的数字,更实实在在体现在生产、生活之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来自东南亚的水果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大批来自中国的商品被运往消费能力日益提升的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缅甸等国。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克努森表示,今年以来生意好于预期,东南亚国家和亚洲其他地区集装箱运输量显著增长。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对矿产和农产品的强劲需求,亚洲国家制造业供应链的进一步整合,以及2010年建成的中国与东盟自贸区,都成为助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比斯瓦斯表示,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抵消了欧元区危机和欧盟需求疲软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对促进双边关系有很大好处。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人员的不断往来,边境城市的合作发展以及政府官员的接触增加等,双方政治互信和理解加深,民间交流深入,带动了双边整体关系发展。

有分析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带动了亚太地区其他自贸区谈判,使得整个区域的自贸区谈判进入极为活跃的时期。

针对一些西方舆论鼓吹中国周边地区的冲突风险,赵洪表示,总体来看,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受南海争端等影响不大。2012年,中国和菲律宾曾出现贸易量减少,但全年贸易额仍取得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促进该地区的稳定和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经济合作是主流。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诸如通关、卫生检疫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折射出政策协调、规则实施等软件建设的紧迫性,这成为影响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入的重要问题。同时,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在某些制造业领域存在同质竞争。此外,东盟国家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欠发达地区基础建设比较落后,制约着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互依赖关系加深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海外调查部中国北亚科科长真家阳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2007年就成为日本最大贸易对象国,日中之间贸易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日本积极的对华投资。

日系企业真正开始直接对华投资是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国内生产商品的价格竞争力逐渐下降,于是日企开始将工厂从日本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制造业领域积极引进外资,逐渐发展为制造业中心。

从经济角度来看,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正进一步加深。以目前全世界需求旺盛的智能手机为例,日本将精密的零部件和制造机械出口到中国,中国进行加工组装之后,再销售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地。从东亚地区来看,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循环不断扩大,经济融合也在不断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将有助于亚洲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真家阳一认为,日中之间的经济交流存在很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增进对话,将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

需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与1992年建交时相比,现在韩中两国的贸易额增长了约40倍,这简直难以置信。”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韩中两国间经贸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20年来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调整期,将进一步扩大内需,这也给韩国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事业团团长朴汉真表示,中国内部市场潜力巨大,同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在未来将持续增长。整个亚洲地区需要以中国经济为中心,共同探寻新的贸易合作模式,促进亚洲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随着中国技术竞争力日益增强,韩中两国在技术层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出口商品类别的重复现象开始凸显。韩国去年出口的十大商品中,在船舶、半导体、平板显示器、无线通信设备、电子应用设备这5个领域与中国出现重叠。

就此问题,朴汉真向本报记者表示,世界上所有出口大国间都会存在竞争关系,两国应着眼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合作。过去,韩国的资本技术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结合,满足了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但国际金融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的教训说明,这种模式将不会延续下去。中国也正因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目前在大力推动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韩中两国的经贸合作也正逐步经历由量到质的转变,向着更高的层面发展。为了在贸易往来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共赢,两国需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韩中自贸区就是很好的模式之一。

(本报曼谷、东京、首尔、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王慧、刘军国、马菲、王云松)

分享到:
(责任编辑:苏楠、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