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2013年是亚洲能否有效抗击欧债危机的关键之年。本报记者近日在东南亚采访的一些学者普遍认为,伴随着亚洲抵御欧债危机能力的提升,亚洲与欧洲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将影响到未来全球格局中的力量对比。
美国经济分析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欧洲经济正处于2008年开始的“失去的十年”之中。虽然欧债危机仍是亚洲经济2013年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欧元区的持续衰退,预计并不足以使亚洲经济增长偏离轨道。受中国经济增长影响,预计亚洲经济2013年将增长4.4%。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对本报记者表示,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未来将成为世界经济最主要的火车头,这一格局的变化将对世界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亚洲有能力应对两个负面效应
有专家称,欧债危机主要对亚洲经济体产生了两个负面效应:进口需求减少和资本撤出。但由于亚洲经济内部正在出现的积极互动,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有限。
比斯瓦斯认为,欧盟仍将是亚洲重要的出口市场。2012年,东亚对欧盟出口出现大幅下滑,这对中国、印度、日本和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欧盟经济衰退对亚洲造成的不良影响比10年前要低得多。这是因为欧盟作为亚洲出口市场的重要性正逐渐下降,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出口占亚洲出口总额的份额上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数据显示,欧盟占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重从1995年的16.4%,下降到2011年的14.5%。亚洲发展中国家对本区域内的出口比重则从1995年的42.4%,稳步上升到2011年的51.7%。
亚洲区域内新增长极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比斯瓦斯称,中国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作为其他亚太经济体出口市场的重要性显著增加,有助于缓解欧债危机对亚洲的负面效应。中国占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重2011年为12.5%,而1995年仅为7.3%。东盟经济增长也将保持强劲,这主要得益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强劲的国内需求。
欧债危机对亚洲产生影响的第二个负面效应是,欧洲银行对亚洲的国际贷款严重下降,而这一直是亚洲贸易融资和并购融资的信贷重要来源。但是,亚洲现在已能够较好应对欧洲银行贷款的撤离。许多亚洲银行借机扩张了信贷活动,获得了亚洲的新客户。过去两年来,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大型银行不断扩大对亚洲企业的国际信贷规模,减少了欧洲银行从亚洲撤资的负面影响。比斯瓦斯认为,即使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和央行仍有进一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以刺激经济,减轻外部负面冲击。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认为,这说明亚洲和欧洲金融市场的联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紧密,和欧洲银行联系比较紧密的主要是新加坡和香港等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亚洲金融市场流通性充裕,人们以前担心的欧洲银行撤资并没有带来问题。
亚洲对欧美的依赖越来越小
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亚洲对欧盟的重要性将提升。欧盟对亚洲影响力下降的同时,亚洲无论是作为对欧盟主要出口市场,还是其投资来源国,重要性将不断增加。比斯瓦斯认为,中长期后,由于欧盟经济增长缓慢和亚洲经济持续上升,亚洲经济对欧盟的依赖将继续下降。这将导致亚洲区域内贸易以及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贸易快速增长。
陈抗表示,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亚洲经济与欧美“脱钩”的现象存在可能。在现有的国际分工体系里,亚洲许多国家生产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口到中国,中国加工生产最终产品再出口到欧美市场。如果欧美经济疲弱持续相当长时间,这个分工体系将会随着亚洲经济的上升,特别是亚洲内部市场消费能力的增强而发生改变,亚洲对欧美的依赖将越来越小。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日前在《金融时报》撰文称,亚洲复兴的内在趋势在2013年将进一步巩固。2012年,亚洲有约5亿人已进入中产阶层。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7.5亿。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历史终于出现了转机,东方将如旭日般冉冉上升。
近年来,亚洲地区自贸协定快速发展,尤其是去年底中日韩开始了自贸协定的谈判,这将进一步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更加有助于东亚地区成为与北美和欧洲并列的火车头。中日韩目前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如果加上东南亚地区,份额更大。
陈刚表示,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过程其实早就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愈发明显,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越来越成为世界新的引擎。预计未来十年,东亚经济总量将达到世界的1/3,和欧美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甚至,东亚未来会成为世界经济最主要的火车头,超过目前欧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
受访学者认为,这一格局的变化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陈刚说,世界体系将因此发生改变。冷战后,长期以来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如果亚洲持续崛起,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国“一超”的地位。此外,这将对南北关系产生根本影响。以前,南北差别很大,北方国家占有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中也并不自信,现在不同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自信心大大增强。随着南北不对称关系的逐步改善,世界原有的北强南弱的格局将变得更加平衡。
(本报曼谷1月13日电)